第143部分(第3/4 页)
“诶~~”石达开猛一挥手:“分什么成?纳什么税?王兄弟,你拿我石某当外人是不是?”
王枫正色道:“翼王的好意的我心领了,但公是公,私是私,我在你的地头上哪能白白采矿?这绝非见不见外,而是原则问题,假如凤台县是属于翼王你私人所有,分成纳税的事情,我连提都不提,不知翼王可能明白我的意思?”
李开芳也跟着道:“翼王切莫推辞,我们民盟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第二项注意便是买卖公平,况且凤台地底下的煤矿又不是翼王你的私产,分些煤碳,卖了可以赚钱,再收些税上来,既使你不用,军中不用,用于民生却是可以的嘛!”
“好!”石达开也想透了关节,一口应道:“既然如此,那我石某人就不客气了,来,请!”
。。。。。。
王枫只在合肥留了一天,主要的目地是与石达开洽谈开采煤矿的细节,说实话,石达开在商业谈判方面完全是门外汉,该争取的利益不仅不争取,还总是说给的太多,往王枫这里推,搞到后面,连林凤祥与李开芳都看不下去了。
在互相推让的气氛中,最终双方敲定了结果,石达开的太平军占三成股份,王枫以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出资出设备,占七成股份,雇佣当地劳动力,并在长江北岸的和县择址建设一座运煤码头。
将来煤矿正式投产之后,从次年开始,每年春季召开股东大会,商议发展计划与利润的分成方案。
同时,由于镇江扬州江面暂时被罗大纲控制,想把煤碳、焦炭、沥青运往江南,还需要打上石达开的名号。
次日一早,王枫领军离开了合肥,力争三个月内,人手、资金与蒸汽机等设备全部到位,而太平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自于煤矿工,石达开随即派人往凤台县去勘探煤矿。
ps:谢谢~~~~
第三一三章汉字简化
王枫基本上是依原路回返,五月五日离开的合肥,五月十二日从海门渡江,于五月十五日下午回到了苏州。
省政府内,洪宣娇并不在,王枫向左右打听得知,原来正忙于整编新军,目前的民盟军,第四军是以苏三娘为首的天地会旧部为骨干,以苏北佃农与当地绿营团练武装作为主体,人员配制比较齐全,在攻取下海门与通州之后,各级军官需要轮流来苏州培训。
而林凤祥与李开芳的第五第六军,除了各自的两千太平军,纵然王枫把沿途强征来的流民与小帮会成员全给了他们,再加上少量的苏北佃农,也只有五千人左右的规模,严重缺额,这也是没办法,起义的清军绿营团练不可能编过去,双方之间虽然都表示愿意放下仇恨,在表面上也不是剑拔弩张,却仍然有着较深的隔阂,需要在长期的并肩作战中才能逐渐化解。
洪宣娇需要做的,便是既给江朝辉的第七军留下一定的人手,还要尽量填补一二三军的缺额,除了第一军全部驻扎于苏州近郊,其余二三军的相当部分都分驻于松江、太仓与常州,这使得整编工作繁琐而又零碎。
就目前而言,民盟军虽然有了七个军,整编军却只有四个,五六七军各自只有几千人的规模,还不能形成战斗力,其实苏松太常半军事性质的民兵有不少,但王枫暂时并没有抽取其中的皎皎者编入正规军的意思。
要知道,民兵不用发饷,而正规军需要发饷。如今民盟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再增加人数。军费开支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只能在经济进一步发展或者占领更大的富庶地盘之后才能逐渐给五六七军解决人员问题。
王枫并未急于回家。而是翻看起了几个月来的政府工作卷宗,那一笔一划书写的蝇头小楷,有些字好几十个笔划,不仔细分辨,真的很难看出其中的笔划顺序。
王枫眉头皱了皱,他前世作为特工,港澳台也是主要活动范围,是专门学过繁体字的,他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人了,他觉得,汉字简化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王枫!”这时,盛宣怀带着盛宣梅跑入屋子,招呼都不打,就很不满意的叫道:“我强烈向你提一个要求,你以后行军作战一定要带照相机!”
“带照相机干嘛?”王枫搁下卷宗,不解道:“盛宣怀,你以为是旅游啊。摆个炮丝需要半个小时,谁吃饱了撑着一动不动?”
以前王枫不理解清朝人照相为何不笑,个个面孔沉重僵硬,尤其是慈禧的老照片。使人很难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貌头如花,即便年过花甲依然是肌肤凝滑堪比少女的满洲第一美人!
而且僵尸照的现象不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