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页)
你真的不用担心,我作为盛怀的老师,是不可能害他的。”
“那。。。。有劳王司令了!”柳氏有些不情不愿的称了声谢。
王枫也不在意,把目光投向了盛康,沉吟道:“盛先生,你或许对为我们民盟军办事存在抵触,这没关系,我相信随着了解的加深,你会逐渐消除这份抵触心理,但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在工作中,不要带有任何私人情绪,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问题。
你在湖北做的是督粮工作,那么,现在我任命你为江苏省农林水利厅厅长,除了常规的农田水利,这方面你是专家,我就不献丑了,你还要进行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引导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深化进行,目前我以太仓州周家庄村作为试点,相信明年秋收会看到成效,这个契机要把握住,具体资料与相关知识回到苏州我会让人提供给你。
其次,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分别为近远中三期目标,即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必须保证一年、两年和三年的粮食供应。。。。”
王枫话未说完,盛康就打断道:“王。。。。王司令,请恕盛某直言,您把田赋定为十税一,收上来的钱粮很可能连维持衙门转运都不够,这还如何建立储备粮库?不是盛某畏难而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是无从着手啊。”
王枫微微笑道:“盛先生莫要着急,先听我把话说完,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与第三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现在授权你组建中国粮食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
第二六七章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盛康接着王枫的话头,喃喃自语,脸面现出了一丝不解之色。
王枫又道:“盛先生,你可能不大清楚,列强在殖民地的粮食生产由于大农庄与工业化种植的原因,成本要比我们中国低上很多,一旦大量涌入国内,必然会造成自耕农,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地主都会大面积破产。
按理说,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技术升级,把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方面,但我们缺少相应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工业人才还不一样,工业见效快,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投产,快者只需要几个月,而农业进步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就拿品种改良来说,在确保稳产高产的同时,还要兼防病虫害,据我所知,对稻田危害最大的是稻瘟病,想必盛先生应该不陌生,如果在抽穗时碰上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稻瘟病极易发生,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大面积绝收,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可是没有几年甚至十数年的技术投入休想取得成果,所以过程非常漫长,我目前推行的农村股份制改造只是解决了制度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不是着急就可以解决的。
另一方面,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多是中下田,膏田所占的比例在全国不超过四成,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的粮食生产再怎么努力成本也不可能低于国外,那么,就对农业置之不理吗?坐视海外的廉价粮米大量涌入。冲击我们脆弱的农业?直至丧失粮食自主权?盛先生可有好的解决方案?”
说实话,以盛康的见识。从未考虑过洋米洋面的危害,甚至整个大清朝都没人会往这方面想。毕竟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尚未完全崩溃,对廉价进口货带来的冲击,认识不深刻实属正常。
但是听了王枫的解说,盛康也深以为然,其中的因果关系很容易理顺,仅凭着这寥寥数语,就使他彻底去了对王枫的轻视之心,没有深入的了解,又怎么可能指出问题的根本呢?
盛康凝眉苦思。好半天,才不确定道:“或许可以通过提高洋米洋面的进口关税来解决,使之销售价格达到我们中国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或稍高一点。”
王枫摆摆手道:“我曾经也有过提高关税,人为设置贸易壁垒的想法,可是这么做,很容易引来列强的干涉,中国暂时还很弱小,没有资本与整个西方体系为敌,我们也不能把精力投入无休止的战争当中。目前还是应以发展为主,战争只是一种防御手段,待国力雄厚了,就无须再有诸多顾忌。但如今不行。
所以我退而求其次,成立中粮集团专门进口国外的廉价米面作为储备,廉价米面只能由中粮集团收购。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参与,这虽然有垄断的嫌疑。却并未断去洋人的财路,洋人不至于为此与我们大动干戈。而且我们手上的粮食多了,既可以作为军粮,也可以在市场粮价波动过大时大量投放以平抑粮价,甚至还可以转卖到非我们控制地区,至于钱财你不必担心,财政会对中粮集团有一定倾斜。”
“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