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尽管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健全的法律环境以及社会信用经济不成熟等原因束缚了产险公司成长的脚步,但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先成立一家产险公司,并尽快实现赢利,对于对保险企业赢利阳光基业。
周期缺乏深入了解的股东们而言,更容易接受,也就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并且能够为以后在产险公司旗下设立寿险公司奠定良好的基础。
于是,张维功果断地在阳光保险的版图中掷下了他的第一枚棋子。
2005年6月24日,阳光产险创立大会在海南三亚顺利召开。
下在棋盘上的棋子,位置越低越容易获得根据,位置越高越易于取得势力。这是围棋的基本法则之一。张维功对阳光保险未来路径的选择显示了他理想主义色彩之外的现实主义原则。
此时,张维功对于股东选择的优势显示了出来,有力地帮助着这家刚刚开始学步的公司。
以五家国有特大型公司为股东,阳光保险从一开始就找到了社会需求的所在。作为中国社会的骨干企业,中国石化、南方航空、中国铝业等股东一方面有着大量的涉保业务;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对外有着极为广泛的业务联系,牵动着几乎整个中国国内的法人社会。从产险入手,阳光保险一开始就可以切入到几乎整个国内版图上的企业。
阳光保险精于选择的特性,显露无遗。
作为创业型的职业经理人,阳光保险核心团队的理想主义色彩已经在他们的《阳光之道》中表露无遗,这种表露,无疑是对未来股东和创业者自己书面的承诺。企业的生存,最终是要靠利润来维持的。
保险行业的创业者们都明白,公司起步之初最为艰难,因为最为现实的问题是在业务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保证偿付能力的充足性。从财务角度,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首先要认定为负债,并根据承保周期来逐日确定认可资产;但其销售成本、人力成本等,则是在期初就发生了,因此必须有庞大的自有资本做支撑。而偿付能力就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偿付能力不充足的公司,持续经营就会面临风险。而阳光保险的股东结构和业务选择,就是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蓝图的扩张(2)
与之同时,阳光保险在迅速壮大自己,迅速融入社会,其方式就是开设分支机构。
布局之道2005年,向全国性公司发展,迅速地完成机构的战略布局是所有保险公司的普遍心理。因此,相关政策的出台使产险市场不论是业务范围还是地域上的开放都呈现出了“快马加鞭”的状态。
“萝卜快了不洗泥”,基于数量型扩张策略下的机构设置原则,往往容易“鼓励生育”,而忽视“优生优育”,而且许多公司的做法是只管“生”,不管“养”,这样就为未来的亏损埋下隐患的种子。
张维功显然已经考虑到了这个潜在的“陷阱”。为了防止“陷阱”
的出现,阳光产险在机构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而审慎的措施。
《阳光之道》中对机构发展有“四大原则”:一把手原则、管控原则、市场容量原则和赢利原则。对“业务经营原则”的要求是零点利润原则、追逐利润原则和卓越服务原则。这些基本组织原则源于《阳光之道》,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四大原则”背后的机理是,建设一个机构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分支机构的“一把手”,上级对下级机构的管理控制能力能否跟得上,当地市场的容量是否足够大,分支机构建成后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赢利。
哪个区域充分满足了这四个原则,就可以开始筹备分支机构。“原则问题坚决不能动摇,并且缺一不可。”张维功表示。
2005年,阳光产险批设了13家分公司,其“一把手”都是从当时业内资深人员中“诞生”的。
这是保险行业的一个突破。
除了《阳光之道》中的机构发展“四大原则”,公司还推出了《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系统地描述了机构筹建和发展规划等内容,他们称之为“四定”原则:一是定“盘子”,即确定该机构的设立规模及经营阳光基业。
。。。。。。。。。。。。。。。。。。。。。。。
计划目标;二是定“责任”,明确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筹建责任及考核奖惩;三是定“指标”,确定筹建标准、时限及设备配置等关键指标,做到过程与结果管控并行;四是定“体系”,确定符合阳光文化、战略的管控体系模式。
在之后的几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