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页)
这趟至关重要的行程是极其保密的,隆重而又简短的欢迎仪式在延安波澜不惊的夜色中完成,立即登车往早就准备好的专家组驻地去。
驻地选址在距离中央领导驻地不很远的一处幽静山谷中,虽说也是陕北民居特色的窑洞,但里头特地按照俄罗斯人生活习惯布置。
不仅有单独的灶间、浴室、书房、卧房,有面包炉、西式餐具,还有从外蒙购进的几十头奶牛分别拴在各家院子中。
会俄语的翻译人员热情地带他们熟悉各自的新家,安抚他们有些惊慌的情绪,并告诉他们,还需要些什么,组织上会尽量帮助解决。
………【第三十四章 先跟领导们吵一架】………
主席有彻夜工作天亮了才休息的习惯,拿到吴毅书面战略汇报材料,当然是跟朱德、王稼祥、周恩来等同志聚集驻地小会议室挑灯探讨。
贺子珍、邓颖等同志早就习以为常了,看看晨曦中亮着灯的小会议室窗口,侧耳听听里头还在吵吵嚷嚷,都是默不做声地抿嘴笑笑,挎着篮子向驻地西北端去。
走出老远,贺子珍同志才笑道:“主席说他自己是钢,我是铁,吵到一块叮当响。还是仰仗愣子同志的结婚报告警示,才使得我收敛些脾气……说是等愣子同志回来了,要好好感谢他。可回来了呢,骂骂咧咧吵一宿……”
邓颖同志也忍俊不禁地说:“他们也真是的!没回来嘛,成天念叨着,左一个愣子同志好,右一个愣子这小鬼就是好样的。现在他们自己吵成一团,看看又有什么说头!”
“嘿,管他们什么说头,我觉得愣子同志跟他们吵吵没坏处。要不是愣子同志坚持,他们还不是想把小菜园弄成牲口棚?看看,我们的大菜园多好……”康克清同志望望渐近的“大菜园”,颇有感触地说。
那儿是中央领导及家眷们的菜地,也是畜禽圈养地所在。
这是吴毅还在冀东时,特地通过电台向贺子珍等同志做出的建议。
按照老辈们的禀性,哪怕是中央领导驻地,也不忌讳就近养着牛羊、生猪、鸡鸭之类。
战争年月是讲究不了那么多,可蚊蝇滋生疾病就在所难免。
所以,尽管主席等人有些不以为然地笑话愣子穷讲究,有些不乐意舍近求远,但还是打消利用窑洞前空地就近养些畜禽的念头,改为种些青菜称为小菜园。
西南端山坡原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年初进驻后,领导们和警卫战士一起,一锄一镐地挖出四百余亩称作大菜园。
其中三百多亩划为警卫营三百余干部战士的责任地,五十多亩归这些长征女将们,三十多亩作为领导们的承包地。
山坡上,由警卫战士就着地势开挖的上百个小窑洞内,分别养上些生猪、火鸡、土鸡。
山谷稍平缓的黄土台地上,则用木栅围起牛羊圈,并盖有供避风雨的干打垒茅草房。
山沟内季节性小溪流,用夯实的黄土小坝堵上,形成一个三十余亩面积的狭长小水库,放养着几百只水鸭。
两台委托东北军购进的小型柴油电机不时启用,带动几台抽水泵提水浇灌坡地、供畜禽饮用。
一亩园十亩田,警卫营营房就在小水库东南向的坡上,没有当值的干部战士,便绣花般细心经营。
拿到根据吴毅电报编撰的《综合、循环种养》小册之初,他们多半觉得这个吴楞子旅长确实有够愣的。
竟然敢说鸡粪喂猪、猪粪养蚯蚓、蚯蚓用来喂鸡,一垄玉米一垄大豆地套种之类怪话。
好在他们大半不识字,但不缺乏常识,想想各自在家的时候,确实见过猪爱吃鸡粪、鸡喜欢吃蚯蚓、蚯蚓又癖好在潮湿的猪粪堆积地滋生。
而一些有文化的干部战士,也知道大豆根瘤菌这回事,觉得与其它作物套种真可能跟施加氮肥效果一样。
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整个大菜园优势还是初步显现。
无需到街上采购,也无需附近部队接济,贺子珍等同志很快就从大菜园凑集到足够宴席用料,匆匆赶回驻地开始晨炊。
窃窃私语嬉笑间,还不忘带着点幸灾乐祸的神态,望望小会议室的方向。
也许是闻到油煎辣子的香味,吵了一夜的领导们终于走了出来。
主席双手揉揉脸,有些疲惫地道:“可以吃了吗?我们可都饿坏了!”
“吵个够就是,吃什么饭!”贺子珍同志忍住笑,一本正经地说。
也许真的是饿极了,主席拿起筷子夹上些辣子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