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2/4 页)
时候的德国总理也想通了,不管怎样现在都是该拼搏一把的时候到了,MPC…75已经完成了详细设计,马上就能看到成果了。
第一架首飞机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制造工作,西飞承担机身、机翼的制造和整机总装制造工作,西南科工捞到了水平尾翼和垂尾的制造,MBB则是捞到了飞机的机头、起落架的制造,这些项目将会给德国带来多少就业机会,又会拉动多少经济的增长呢?
这些都是德国政府现在要考虑的问题,甚至按照最开始的合同中所写的条约,飞机研制成功之后,只要欧洲、美洲方面的订单超过200架,就会在德国设立总装制造厂。那个时候德国干的活儿就是真正的飞机总装制造,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是制造欧洲空客的部分机体,光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没有面子。
这个时候的总理法律顾问也走上前来,它作为法律顾问自然要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对于这次德国是不是要退出MPC…75合作,法律界有他们的说法。
“总理,我们当时和华夏那边的西飞、西南科工两公司签订合同的时候,还给了他们各自一笔无息贷款,当时的条款上明确的写了若是由于我们德国政府方面撤出项目,这笔贷款就不用再”
这绝对是最有力的理由,不管什么时候还是钱的最有威力,一想到当年的那个合同现在心里就在打鼓,那时候的德国政府出面担保贷款给了西南科工和西飞两公司共计五亿美元,去年又给两家公司各自再追加贷款了一亿美元用于两公司采购德国制造的工业设备,以拉动德国的经济发展。(八十年代末期美国爸爸在广场条约中不仅剪了日本的羊毛,同样的也没有人德国跑掉)
由于当时的一时之快,导致现在已经累积了整整七亿美元的贷款,若是这次由于德国政府出面要求中止这个项目,这七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足以让自己这个德国总理喝上一壶,恐怕把他自己卖了也不值那个价。
终于,在各方的考虑之下,德国政府也必须要有一个确定的态度了:“那好,首先申明我们政府方面是不会干涉中德两国之间的正常民用工业产品合作,只要是民用产品的合作,我们都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支持态度。不过,这也仅限于民用方面,现在你们MBB和华夏那边的西飞公司商量一下,他们需要把MPC…75项目从原有的军用飞机制造公司中剥离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合作下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这又是哪一出?
德国是不太愿意和美佬同流合污,甚至整个欧洲地区的国家其实都不太愿意听美国的要求,完完全全的要对这共和国实施全面的禁令,这一点在上一位面的共和国和老欧洲之间一直没有断过“民用技术”的交流就能证明。
现在德国方面有意愿要继续MPC…75项目,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德国方面要求西飞公司将MPC…75项目从西飞这个军用飞机研制单位分出去,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在共和国就真的那么容易就能办到吗?
在整个共和国,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军转民,在航空工业这个比较宽泛的领域也是如此,但并不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就真的会容许一时间之内出现好几家制造民用客机的单位,特别是那种摆明了扯出大旗成立专门的公司干民航飞机,那绝对是要被打屁股的。
西飞之所以能够在几年前直接上马MPC…75这样的整机项目,那还是因为在这之前就因为西飞拿到了支线小客机的制造资格,这还要多亏了西飞七十实年代就开始的运七项目。(运七在一开就是定位成运人的客机、军用通勤飞机,真正有专门运货的军用型号是就是九十年代才有的)
正因为如此,西飞才能够拿到制造客机的资格,而随后的MPC…75项目中,西飞又是德国点名要求的合作方,加上这飞机也就只是75座级别而已,又不用国家出钱的项目。也就随西飞去倒腾好了。
请注意,西飞之所以能够做这个MPC…75的项目。那是因为在此之前西飞已经有了制造客机的资格,但要说重新把客机制造业务分离出来。这就
当然,这特殊的情况也是由特殊的历史、国情所导致的,也不能说它到底有多么让人深恶痛觉,只能说是因为早期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的,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些跟不上历史的潮流。而要打破这种特殊的情况,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至少要能够有直面航空工业部巨大压力的强大能力。
不是所有单位都如同西南科工那样有底气,可以直接和帝都的航空工业部对着干,现在西飞也好、MB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