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2/4 页)
个很有才华的孩子,无论是他的音乐创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对吧?这些不用我说,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我还想说,小杨他还是一个比较低调、努力的人,低调,这是我们现在浮躁的娱乐圈比较缺少的优秀品质。”
“所有人都知道,娱乐圈太容易赚钱了,中华大陆,有十几亿中华人,市场实在太大,蛋糕太大,随便分一点,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太多人涌了进来,但他们只是想赚钱,绯闻、炒作,今天炒小鲜肉,明天炒漂亮的小花,只要把流量炒起来,就不怕没钱赚。但他们能拿得出什么样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陈风尘早就对新世纪以来娱乐圈浮躁的氛围感到反感了,这回就借对杨轶的评价一吐为快。
“我不说别的,就说上个月很火的那啥《那一夜》,对吧?我有助理也在听着歌,那个词不堪入耳,完全不知道那个什么歌手是怎么样写得出这样的歌曲!你看我都不记得他的名字!”陈风尘说道。
鞠杰无意中躺枪了,而陈风尘更不知道,这背后的始作俑者,还是他正在大夸特夸的杨轶。
陈风尘依然侃侃而谈,他拿杨轶来当正面例子:“我看有些媒体惊讶杨轶创作的速度,但这么旺盛的创作状态,你们有想过背后他付出过多大的努力吗?要是像那些小鲜肉一样,天天在媒体面前招摇,天天通告都完成不了,哪有什么精力去创作?正是因为他又足够的低调和努力,他才会创作出这么多经典又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
“陈导也喜欢杨轶的新歌吗?”记者问道。
“当然,我听这几首歌,脑海里一下子都浮现出了很多很多年前我当兵时候的回忆,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哭得跟孩子一样。”陈风尘一点都不遮掩地感慨道。
陈风尘的专访还没有被报道出来,在网络上反应有些迟钝的杨轶的粉丝们终于听到了杨轶的新歌,不得不说,这些粉丝里,大多都是从《士兵突击》那时候跟过来的,对部队有着特别的情节,听了这几首军歌,都觉得很有感触。
自然不会像普通的歌迷一样,他们对这几首歌格外推崇,还忍不住安利给了身边的朋友。
而他们很快也从杨轶个人网站的论坛上了解到那些媒体对杨轶的抨击,顿时,他们就不痛快了,纷纷声援起了杨轶。
“你们知道什么?杨轶唱军歌,再合适不过了好吧?”
“跟杨轶吃过饭的老沐都说杨轶亲口证实过自己是军人,人家当过兵,凭什么唱军歌就是炒作?”
“这么好听的歌都喷,这个乐坛是脑子犯病了吗?”
“如今的流行乐坛似乎越来越容不下老歌的存在,但我就喜欢杨轶这种老歌创作,希望有同好的朋友们都来支持杨轶,不要让传统成为历史!”
陈风尘以及许多喜欢杨轶这首歌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声援,加上越来越多人被这几首歌的优秀吸引的人们的发声,终于撼动了原本谁都要掺上一脚的责难。
原本,西南军区的文艺团、宣传部门还正在筹备着对杨轶的宣传计划,他们也知道媒体上出现了误解,也接到上级的批示,要为杨轶正名,可是没等他们慢吞吞地做出回应,这报道上的舆论风向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
媒体们都在称赞杨轶和墨菲勇敢做出的突破,乐评家们居然意见出奇一致,纷纷给予了这四首歌很高的评价。
军歌要火?
第543章 曦曦学游泳(4/4,为飞刀的万赏加更)
别看乐坛一时间被杨轶和墨菲的新歌搅动了神经,似乎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这四首歌,似乎很多吃瓜群众也在关注这四首歌,但军歌重新火起来,其实是一个幻觉。
毕竟,时代是在前进和发展的。年轻人中间,喜欢这些曲风复古的歌的毕竟在少数。
尽管无意中借着舆论的东风,成绩最好的《十五的月亮》杀到了新歌销售榜的前十,但也仅仅局限于此,后继乏力,也随着热度下降而逐步滑落。
当然,这也跟杨轶和墨菲压根不参加什么打榜节目,不接受综艺节目邀请,缺乏宣传力度有关系。
更何况,它们还被乐评家一边倒地给予了好评,事实证明,乐评家们的眼光其实跟大众还是有点不一样。最终四首歌不愠不火地排在了前三十名,销量不好不差,没有能够重现杨轶之前写一首歌火一首歌的神话!
不过,杨轶和墨菲对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
“我们又不是rmb,怎么可能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只要有人喜欢我们的音乐,还有这么多人觉得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