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页)
文的兴趣都欠奉。
“大人,这是镇西卫送来的六百里加急,还有镇羗所易千户所送来的捷报!”家丁知道张维世的烦恼,但是自家大人也是交待过,易飞的公文一率优先处理。
“捷报?”张维世有些疑问,难道易飞出击取得了小胜,流寇知难而退?
轻轻撕开公文封漆,这封报捷公文封漆却是镇西卫盖上的,易飞连夜派人将之先送到镇西卫董卫国处,这个程序是不能乱的,否则便是打董卫国的脸了。董卫国读了一遍自然是大为高兴,自己端坐在卫城之中没有丝毫动弹也是得了一个督战的名头。
原文不动加上封漆便派人以六百里加急送到大同镇,张维世此时也是激动的双手颤抖,没想到易飞不仅打败了流寇,更是无比辉煌的大捷,而这封公文也是写的张维世连连点头,文采甚是不错。而张维世也是有些怀疑这封报捷文书并非出自易飞之手,而是另有高人。
果然,打开易飞的报捷文书,文字则是简单多了,除去了华丽的润色,易飞的文书反而显得更为可信一点。事情的经过易飞也是在信中粗略的叙述一遍,在信中更是提点出报捷文书出自兴县县令孙子福之手。而易飞也是写道,贼首生擒混十万、过天星、顺天王三人已经押解前往镇西卫,将由董指挥使亲自押解前来大同镇献于兵宪大人。
“原来如此!呵呵”张维世轻轻一笑,摇摇头道,“这个易飞啊,还真是胆大啊!这次再立下这般功劳,我看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反对本官提升于他!不过,这个孙子福倒是识趣,也罢,本官在报捷奏章上也为你美言几句便是!”
第140章第一百四十一牢记
崇祯八年一月二十三日,大同镇。
在张维世翘首以盼之中,董卫国终于风尘仆仆的押着生擒的贼首混十万、过天星、顺天王三人以及九头龙的首级连同数十个抵抗至最后被俘的流寇进入大同镇。
而在数日前,张维世便派心腹前往镇西卫了解到情况属实。当天,张维世也是急不可耐的在当天便将报捷奏章八百里加急送向京城。
虽然早已经知道情况,但是眼见这些俘虏真实的出现在面前,张维世还是激动万分,来到山西已经十数年了。但是还是头一次,战功接二连三的出现在自己头上。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官运自不用说,头一次觉得山西这种既穷而又多事的地方也不是一无是处。
派人接管了俘虏,张维世也是亲自将董卫国迎进了兵宪府。这也是兵宪这个位置的文官首次对一个武将如此的恩宠,董卫国也是有些惶恐的跟随着张维世进入这个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地方。
“董指挥使又立新功,圣天子必然再有封赏!”双方分宾主落座,张维世向北方拱拱手,说道,“本官此次愿为董指挥使保举,举董指挥使为大同镇西路参将,挂都指挥佥事衔,实镇西路,不知董指挥使意下如何?”
“多谢兵宪大人!卑职感激不尽!”董卫国喜出望外,虽然之前的战功让董卫国获得了世袭卫指挥使的恩赐,但是却不上实镇西路的好处,毕竟镇西卫隶属于山西镇西路,实镇西路,他所管豁的范围就一下子多了两卫,地盘一下子大了一倍多,而且还并非镇西卫这种贫瘠之地,当然不会拒绝。
“那你前去西路,镇西卫何人镇守为上?”
张维世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淡淡的问道。这个问题当然是多余的,董卫国的答案不用问都知道,张维世虽然有心提拔于易飞,思来想去,一下子将易飞提升过高,难免招人非议。只能将董卫国先行提升,这些好为易飞腾出位置。
“若是大人也觉得镇羗所千户易飞还算可造之材,卑职觉得易千户是合适的人选!”董卫国正气凛然的道,开玩笑,这种根本之地当然得交于自己心腹打理,而且这也符合上官的心理,毕竟张维世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原来董指挥也是觉得易飞可行,本官深以为然!既然你我意见一致,本官也看好易飞这个少年郎,本官就向朝廷保举易千户吧!”张维世微微颔首,淡淡的道。
“大人明见!”董卫国正色的道。
在张维世的密切关注之下,报捷奏章也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北京送去,在月底便已经送至北京。
而也是在他刚刚报捷文书抵达京城的同一天,奉旨入京防卫的卢象升在京城逗留数月,被限制在京城周边的卢象升也是接到了崇祯皇帝的诏书。
“逢天承运皇帝诏曰:右佥都御史卢象升,公忠体国,屡建大功于社稷。今流寇猖獗,烧杀劫掠,民不聊生。朕每思之,常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