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相似的过程发生在另一次远行路途中。整个旅程,我们住一间房。但是,我们仍然只是口谈风月。而其实,我们是很为自己的纯洁骄傲着的,我们知道,我们是要结婚,是要白头偕老的。我们有的是岁月,有的是时间。
我们骑自行车游走,一辆单车,他把我放在前座上。娇小的我猫一样躲在他宽厚的怀里。我只要稍稍仰头,我们就可以在车速很快的情境下接长长的吻。以至于他把车骑得歪七扭八地,后面的人看着奇怪,等赶上了我们,发现了他怀里的我和我们的举止,才惊诧得什么似的赶紧走了。
乡间小道,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映照着的粉色紫色白色的桃花,更让我兴奋。在桃树下,在油菜花的垄沟边,我们相依着,看花,看落日,发呆。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发现第一根白头发的那个深夜,我突然就十分十分地想他。今年的三月,我夜夜到梦里追逐那个求我嫁给他的邻家少年。夜半时分,梦醒,我拉开纱窗,月影飘忽,盛开的桃花树,恍惚是一位白衣白裤的美少年。
他,还记得我吗?
古丽雅的道路(1)
这本被我小心地用牛皮纸包装和修葺好的书成为我少女时期的一个宝贝,是我寂寞虚无的灵性空间里的一个亮点。
很多年以前,我豆蔻年华。
似乎所有豆蔻年华的女孩,都不知道自己是如此地鲜活美丽,我也同样。没有美丽的概念,稚嫩的心灵也和那个年代同步,因为无爱而空虚,如旷野里空长年轮的小树。而至亲的父母对儿女的关注,也如旷野里的风,通常是凌厉而粗糙的。
但我却很神奇地拥有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小角落。这个小角落的所有空间,是一本从俄罗斯翻译过来的传记小说,题目就叫《古丽雅的道路》。这本书没有开头,也被撕去了结尾,却令人惊奇地配有十几幅那个名叫古丽雅的女孩微笑的照片。我之所以清楚书名是因为这本书的排版颇为讲究。
当然,这本散发着美丽和温柔的气息的书,原本并不是我们家的财产。父母亲是看报的,书却几乎不读。而我们房东老太太家里有着这样一本书,恐怕也是偶然的。
那天,永远是黑衣黑裤黑鞋,独居的房东老太太,同往常一样把煤球炉子拎到院子里生火,她曾经美丽,那时却只留下哀愁和皱纹的脸,在煤烟熏烤下痉挛成一团。她的五个儿女都被发落到边疆各地,而她最为宠爱的医科大学毕业的三儿,也被发落到新疆的某个小镇。
所以,每天傍晚时分,老太太就会搬一把小板凳坐在门口发呆。但她对院子里的小孩挺温和,至少,从没有像很多大人那样歇斯底里地嚎叫过。据大人们的闲谈,房东一家是破落的“大户人家”,在上海滩上曾经拥有至少五六个大店铺,好像还有工人和厂房。
房东老太生不着炉火,转身进屋拿出一本书,三两下撕了几页纸做“引火”,火苗于是就很旺。那本被毁容的书,就被她不经意地放在了小板凳上。在她再次转身的时候,小板凳上的书已经不见了。而当时在场的似乎就我和她两个人。
小孩子的眼神尖锐,那时还不认识很多字的我,离好远就能一眼之间看准了书上的插图是一个美丽女孩子的微笑。我没有办法抵御如此美丽的微笑。
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小心翼翼地回避着老太太的视线。直到我确信她已经不再记得有过这么一回事儿。
这本被我小心地用牛皮纸包装和修葺好的书成为我少女时期的一个宝贝,是我寂寞虚无的灵性空间里的一个亮点。
小说似乎是从古丽雅出生的那一刻讲起,但我看到的古丽雅一开始就已经是幼稚院里最受宠爱的小姑娘,穿着她妈妈给她做的碎花布的“布拉吉”。因为美丽和聪慧,她十六岁时主演了一部电影,成为当时很多少年人睡梦中的偶像。
但是,战争爆发了,无情的战争摧毁了一切,也摧毁了古丽雅明星的辉煌前程。古丽雅不顾妈妈的眼泪,和很多小伙伴一起到了前线。小说的结尾不是文字,而是一幅插图。古丽雅的墓上盛开着很多很多的鲜花。于是,古丽雅的如何生与如何死就成为我时常遥望天空的理由。
书中的字是很奇怪的繁体字,且是竖排。在当时读这样的文字,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折磨。我之所以明了古丽雅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不是通过文字,而是她从小到大的十几幅照片。如今的我特别偏爱有图片的书,大概源之于此。
很久以后,我读大学,有了自己的一个书柜。以后,又到北京读书,三天两头逛书市。渐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