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地生产出来,进而又迅速地转化为武器弹药,机械装备,生活用品等等。先进无偿的未来技术,使整个山西工业水平,实际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辆辆的汽车、轿车、坦克、装甲车接连不断地下线,一门门的105、155榴弹炮,火箭炮,自行火炮等等先进的重武器,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此外,纺织、化工、烟草、食品、制糖、建筑材料、电子、手表等等轻工业,也蓬勃地发展起来。新成立的太原飞机制造公司,也开始试制新式的飞机,这是按照来自未来的歼…5、轰…5、强…5的图纸,在这个时代还是十分先进的飞机。行政长官阎锡山的心里一直有一个问号,所有基础工业的设备和设施,包括所有的图纸,都是来自盘谷基地,那么,盘谷基地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由于盘谷基地本身就是绝密,作为高级干部的阎锡山自然知道保密守则,所以不便过多地询问。
在MZD的主持下,制定了新的《土地改革法》,并首先在山西和陕北解放区进行。土地为政府所有,不允许私人拥有土地,所有用地者必须向政府租用土地,签订租用合同。中央财政从在收复山西战役中,缴获日寇掠夺晋商,尚未及运回国内的大量财产中,拿出两千万大洋的资金,按当时的土地最高价格,每亩8块大洋的价格,从土地所有者中收购,然后,再反租给土地使用者。这样就避免了地主兼并土地,降低土地使用效率,基本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种田吃饱饭。此法受到广大雇农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地主也没有吃亏,把土地卖给了政府,再从政府那里租用土地,再把卖土地的资金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上,提高了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加上政府无偿提供良种,算下来还有很大赚头。所以,这次土地改革试点十分平稳,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当然,《土地改革法》的制定,MZD是仔细听取了原历史进程中的土地改革后,同董良政委以及来自未来的政务部李潮阳部长,农工部王铁部长等人反复讨论,经过深思熟虑产生了这部《土地改革法》。
阎锡山在农林方面的工作也十分出色,他以军人的敏感预测出由于华北大决战,可能要严重影响当年的粮食生产,整个华北平原地区间大幅度减产。所以,解放区军民的粮食供应,很可能要依赖山西和陕北的解放区。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仅靠山西和陕北的粮食生产,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需要的。据有关记载,当时的小麦亩产不到二百斤,而且还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请看以下部分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调查史料,便可了解被粮食问题严重困扰的中国。
绝食的农民随处可见,韩家庄50个农户中就有30余户绝食,赵村也达20余户。又据1936年平谷县夏各庄、小辛寨、胡庄3个村的调查,谷类收获量分别为280373斤、30742斤、l82400斤,距离食物、饲料和种子需要量尚差116135斤、61398斤、310291斤。粮食不足,迫使农民将粮食消费减至最低限度。
譬如,小麦口感好,营养丰富,颇合人们食用,华北是著名的小麦产区,本应在农民的食粮消费中占一定比例,但因小麦价格较高,农民将此视为商品经济作物,所以很少吃甚至不吃。30年代初河北定县的调查表明,小麦产量虽仅次于小米和甘薯,但农民的主食中没有小麦。又据李景汉20年代中期对北平郊外挂甲屯村100个农家的调查,全年吃白面5次以下者约占一半,除年节外,平日从不吃白面,有的仅在新年吃一次;吃5—9次者占15%;10—49次者占25%;50次以上者仅占10%。沧县,“邑之产麦为田产十分之四,而食麦者不及百分之一。”其他各县也有类似情形,如山西屯留县,农民只是在春节时才吃一顿麦面面条。河南新安县,也是“全县民众恒食之者廖廖无几。”通许县,“全年食麦面者百不抽一焉。”山东东平县,绝大多数农家也吃不起白面,“能终岁食面粉者不过少数素封之家。”
由于来自未来的优良品种,小麦亩产可达600斤以上,玉米和高粱可达千斤,其它农作物的产量,也是原历史进程中当时的几倍。这样算下来,山西和陕北的粮食产量,完全可以弥补华北平原因战火造成的减产。阎锡山将所有良种,在山西和陕北等地,按照土地的亩数悉数发放,强制推行优良品种。并作出规定:如果谁家地里长出老的地产品种,将没收全部所得,并以破坏战时经济罪予以处罚。阎锡山同时也布置好当年的植树造林工作,在一次恢复西北植被动员的会议上他说:“自汉唐以来,我西北的植被破坏殆尽,是地表水紧缺,连年干旱的重要原因。老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