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几瓢水倒进铜盆,把铜盆放到炉子上。
屋里里慢慢的有了一股怪味,司南抽抽着鼻子闻了闻。
“张叔、王叔,你们问道这股怪味了吗?”司南问道。
两人抽了抽鼻子,给了司南一个肯定的答复。
司南这时候开始给两人解释,这是什么东西?这怪味叫煤气,是蜂窝煤炉子里面的煤燃烧产生的,是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气体。
然后又讲了如何应对这种气体,比如晚上如果放在屋里,要尽量在屋顶的位置或者门顶、窗顶留有能对外面通风的口子,这样就不会有事。
千万千万不要把炉子放在冬天遮盖的很严实的屋里,要不然屋里睡几个人就死几个人。通风口一定要留在高处,房门下面的通风口是不起作用的。
然后又指着炉子上的排气孔,解释为什么要有这个东西,这上面是要套用洋铁皮卷的管子,连说带笔划,终于让两人明白了。
洋铁皮司南还没在西安见着,估计也没得卖,上海估计应该有吧,到时候打听打听。
不过今年冬天煤炉只是试用、试制,时间上来不及了,明年冬天才是大卖的时候,铁皮管子这事倒不急。
铜盆里的水已经开始冒热气,司南伸进去手指试了试,烫手。
拿了一块抹布,端起铜盆,让两人看了看炉子里的蜂窝煤。
炉内,淡红带点蓝的火焰冒出炉口有一寸高,蜂窝煤的窟窿里红红的,显然火力不小。
张炳玉和王文和看了啧啧称奇,这会功夫,张炳玉已经给屋里另一个火炉里添过好几块煤球了。
“真省,火候还不小,挺热乎,就是这个味不好闻。”王文和感叹道。
然后司南蹲下,指着风挡和出灰口,挡住出灰口,一边调整风挡一边指着变化的火焰解释,出灰口在不需要换煤或者煤烧的过烂,夹不出来的时候才打开,平时都是关着的。
而调整一下风挡,随着调整火焰的高度就一会下降、一会上升,这就调整了火焰大小。
然后司南解释,这种炉子,晚上不用的时候,完全封住风挡和出灰口,只要里面有三块煤,有一半左右还没烧完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打开风挡,火一会就起来了,根本不像别的炉子那样白天要重新生火。
“好啊,真好,就这会功夫,估摸着能省一半煤,这个买卖好,穷人家里用又便宜又省,洋火也能节约不少,好东西啊!”张炳玉一边调整着风挡一边看着火焰感叹。
“叔叔白活了几十年了,还是读书好啊,司南有本事!我那时候怎么就没想着好好读书呢。”张炳玉把炉子全部封死,站起来用佩服的眼光看着司南。
“张叔,您问问王叔,这都是小伎俩,人家洋人那才叫真本事,您放心,等我留洋回来,还有更多的好东西等着您造呢。”
“哈哈,好!有志气,我和你王叔等着你留洋回来,咱们开大大的工厂,和洋人比一比。”爽朗的笑声在炉火的掩映下让屋内无比热烈。
司南跟张炳玉和王文和说了自己这几天一直做梦的事,张炳玉叹了口气,合计了一下,决定后天一大早亲自赶着车去一趟富平。
王文和一听也要去看看,加上之前就要去的爷爷,四个人在路上也不孤单,事情就这么先定下了。
天已经快黑了,三个人往张炳玉家里走去。
司南检查完几个孩子的功课,现都完成的特别好,每人奖励一颗红豆,带着三个小家伙回到爷爷家。
爷爷已经收摊,正和奶奶在南屋张罗着做饭,几个人放下课本文具,都进厨房帮忙。
很快吃完晚饭,收拾东西的时候,司南给爷爷说和张叔他们约好后天去富平看看老家,爷爷说当去当去,后天一起走。
几个孩子吵吵着也要一块去,司南好劝了一阵,最终答应等天暖和了,带他们去一趟。
爷爷晚上咳嗽的厉害,司南听着难受,虽然这几天一直给老人家说现在有钱,让爷爷奶奶多吃点好东西补补身体,但爷爷奶奶依旧照旧。
看来明天得请魏掌柜来给爷爷瞧瞧,等爷爷主动去基本别指望了。
看了一会书,慢慢的回忆曾经学习过的知识,虽然隔了几十年,但毕竟是当时下过苦功的,司南看的很快。
深夜,司南又从梦中惊醒,依旧是那个无比熟悉且又陌生的梦。
早上起来吃完饭,帮着爷爷出完摊,带着孩子们到了教室。
上午给孩子们解释了什么是笔划,横、撇、竖、捺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