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述了曹锟就任总统的场面:
10月10日,早上7点45分,北京阳光灿烂,中华民国成立12周年(据中国年历),当选总统曹锟元帅走下抵达北京的专列。
他坐上敞篷汽车,在气氛欢快的大街上驶过。凯旋牌楼醒目地竖立着,挑选出来的士兵,从火车站一直排列至总统府。不同的报道反映了民众表现出的各自不同的情绪。或说他们热烈欢呼,或说没有听到欢呼声,唯一可证实的是一种缺乏热情的东方式的好奇。
刚抵达总统府,当选总统即步入主会客厅,政府的主要官员已经会集在此等候。曹锟元帅向他们宣读了一份简短的就职演说,三鞠躬,退下。
两小时后,他乘车前往春颐园(议会大厅)大楼,由发言人宣读新宪法并正式颁布。曹锟元帅随即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宴会在大楼举行,新总统再次发表简短的就职演说。
总统对宪法得到通过和颁布表示满意,因为这为政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谈到需要削减军费开支,需要压缩财政支出,需要发展和巩固教育。在谈到中国缺乏合作以及与外国的关系时,他说:
“我希望汇集所有具备才能者紧密合作以统一国家。人民必须得到保护,获得和平。友好的列强希望中国富强,但是,假如我们未能保护他们在中国的公民的生命和财产,那就没有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近些年来,友好的列强给予中国大力支持。对于我们来说,应做的是尽最大努力履行条约义务和偿还外国债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友好关系。”
曹锟终于当上总统。他何曾料到,这个位置他只坐了一年就会遭到囚禁,而“贿选”之名却传至久远。
曹锟命运让我想到了民国另一位枭雄——袁世凯。1915年12月,袁世凯孤注一掷实现“皇帝梦”,立即招致一片###声。仅仅3个月后,1916年2月,还没坐热“皇帝宝座”,他就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再过三个多月,他在全国反袁呼声中去世。如今,曹锟又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满足个人欲望。虽然一时间如愿以偿,戴上总统桂冠,但他也同样随即招致一片###声。南方孙中山、北方张作霖,纷纷通电反对。其实,四分五裂的国家现状下,冠冕堂皇的所谓总统,不过是小儿游戏一般的面南为王,徒有虚名而已。可曹锟却为这一虚名而身败名裂!
最致命的打击不只是落在曹锟身上,而是更惨重地落在自民国初年开始实行的议会制身上。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当国民政府的军队1928年6月8日进入北京时,中国的议会民主试验结束了。”实际上,这一议会民主试验在1923年因曹锟“贿选”就已彻底变质,走向终结了。从此时起,曹锟不但被称作“贿选总统”,国会也被贬为“猪猡国会”,议员们被贬为“猪猡议员”。国会与议员本应拥有的尊严与威望,在曹锟当选的那一刻,丧失殆尽。
封面中国 第二章(6)
不过,或许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曹锟贿选。它多少还说明宪政这样一种政体形式,在一个动荡与混乱的时代,曾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威慑作用,历史色彩也因此多了一些斑斓。即便手握重兵的军阀,也惮于议会这种在中国新出现的政体形式,尚不能随心所欲地凌驾其上,或者随意地弃之一旁,另起炉灶。遗憾的是,谁能想到,一个最初曾让人们寄予厚望的宪政试验,从诞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弱不禁风。它步履蹒跚,气喘吁吁,颤巍巍地走在风雨飘摇之中,然后又尴尬地竟由贿选这种可笑的历史变奏将它送向终结,取而代之的却是蒋介石的军事独裁……
一代枭雄的可笑与可悲,作为历史笑料留了下来,不断被人叙说;宪政的最初实验则变得十分遥远,不再为人熟知。民国初期一些曾经胸怀大志孜孜以求的宪政试验的先行者们,枯叶飘零,在历史寒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四/临城大劫案震惊世界
吴佩孚周围的世界注定一片混乱。
在支持曹锟的内阁成员1923年6月6日宣布辞职、逼迫黎元洪下台的时候,真正吸引世界眼球的还不是北京,而是吴佩孚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很小地方——山东枣庄的临城。
1923年5月6日凌晨,一辆从上海开往北京方向的特别快车自江苏驶进山东境内,车过沙沟车站,朝临城车站前行。对这趟列车的叫法不同,有的说它是“京沪第一次快车”,有的称它是“世界联运客车第二次特别快车”。车上头等车厢和二等车厢里有不少重要乘客,其中有美国红十字会护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