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明家将会面临的命运,明氏不会不知道。哪怕她再心凉,也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来。
明谙再道:“你的母亲当年与殷后姑嫂和谐,你与皇上少时也有情分,皇上因会留你一命。但是明家,终是走到头了……你我父女缘薄,父亲欠你的,下辈子再还你。你以后,好好照顾自己。”
他说完这些话,转身欲走。
明氏这时候却叫住他道:“等等。”
明谙顿下脚步,回身看着她。而明氏也转过身来,脸上落郁的看着他。
“既然是最后一次见面,有些事,我也想问一问父亲。”她看着他,眼睛不眨的看着他,问道:“父亲当年为什么要背叛殷家,为什么要背叛殷后?”
他是孤儿,是殷家将他抚养长大,教他武艺谋略,给他前程。他和殷后一起长大,殷后当年一直将他当成亲弟弟一样。当年殷家被逼谋反,也是因为相信他,才会让他参与到计划中。
殷家对他有大恩,但是最后却是他将殷家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遭致族灭。
明谙说不出话来,脸上只有愧疚。
那个明艳张扬,性格似火的女子,那个教会他骑马射箭,真心将他当成亲人的女子。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想起她了,不是已经忘记了,而是不敢想。
每一次想起来,都是她声声泣血般的质问,问他为什么要背叛她,为何要背叛殷家。
他永远都忘不了,她用一把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自戕于太和殿前的眼神,带着轻嘲和讽刺,带着失望,然后那样决然毅然的闭上了眼睛。
她一定恨他呢,他知道。
不过很快了,很快他就可以下去给她请罪了,给殷大哥和殷二哥请罪,给大将军请罪,给整个殷家请罪。
明氏见他不说话,却仍是看着他,一字一字责问道:“郦后真的有这么好吗?值得你背叛从小对你有大恩的人?”
明谙惊慌的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看着女儿,道:“你……”
明氏道:“父亲是不是想问我怎么知道的,知道你这么多年来一直心里藏了郦后,知道你为了郦后背叛了殷后和殷家,知道我的……母亲永和长公主也是因为郦后死的?”
明谙整个人都颓丧起来,仿佛瞬间老了十几岁。
“原来你知道,原来你一直都知道……”难怪这十几年来,她对他这个父亲的态度一直冷淡。
他一直以为自己瞒得这样好,他一直以为自己瞒得很好,原来到最后他瞒住的,只有自己而已。
其实当年永和长公主也知道了,所以才会绝望而亡,最后死的时候,连见他一面都不肯。
☆、第40章
第四十章
郦后有多好,明谙不知道。
殷老太爷原本是前朝的大将军,殷家手握重兵。
前朝末年,哀帝沉溺酒色,放纵享乐,朝中朝纲败坏,各地豪强揭竿而起,意图推翻旧朝建立新朝。
那时候的殷后率性恣意,策马扬鞭,是京都里有名的贵女。而他在殷家长大,比殷后小了两岁,自小就跟在殷后身后跑。
而殷后偷跑出去“胡作非为”时,也喜欢带着他。
那时候他和殷后意气风发,纵酒行乐,真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
殷后从十四岁开始便有许多人上门提亲,但她皆看不上。她跟他说,她倘若要嫁人,便要嫁这天下最伟岸英勇的男子。
后来待到十八岁,殷家老太爷终于拗不过她,于屏中选婿。
他和殷后躲在屏风里,看着先帝扬弓三箭齐发,直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
一向性子火热的殷后看愣了神,然后先帝便成了殷家的女婿。
不管先帝后来成就了多大的霸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手上最初的兵权是从殷家手里得来的。
殷后和先帝成亲之后,琴瑟和谐。先帝想夺天下,殷后便帮他。殷后说过,娶她的人要对她一心一意,先帝身边便无一妾。
可是直到殷后和先帝成亲三四载后,殷后才知道,原来先帝是有妻子的。
他的那位妻子是他的表妹,他们曾经山盟海誓,先帝曾向她许诺,要把天下打下来送到她的面前。
而那个人便是郦后。
可是为了娶殷后,他将郦后藏了起来,谎称自己并无妻儿,然后娶了殷后。
殷后和先帝为此发生第一次争吵,甚至动武,差点兵刃相见。
可是那时候殷后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