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面与我讲和,一面又来偷抢我人民,似此颠倒反复,良心何在,天理何在?
朱由检即位以后,继续对毛文龙实施优容的方针。但是,朝廷中一部分大臣借口他的飞扬跋扈,经常用各种方式对他加以牵制。这种做法引起了毛文龙的抱怨,他向皇帝报告:臣势处孤立,动遭掣肘,功劳没有见到尺寸,怨恨已经深于万丈,皇上知道吗?朱由检深表同情,告诉他:你几年来的苦心,朕是清楚明白的。户部借口毛文龙虚冒军饷,派员前往皮岛核实,建议朝廷按照三万六千兵员发饷。毛文龙向皇帝诉苦。朱由检不同意户部的做法,在给毛文龙的信中说:辽民避难于海岛,拿起锄头是民,拿起武器是兵,很难用内地的标准核定兵员军饷。毛文龙应该乘机奋勇,立功显效,就没有人敢以浪费军饷为借口,说三道四了!显然,朱由检不赞成以浪费军饷为借口,对毛文龙进行钳制,而主张对远在海外孤军奋战的军队采取特殊政策,不妨在军饷上稍微宽松一点,以激励他们奋勇报国之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同室操戈:毛文龙之死(2)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焕执掌辽东军政大权后,他的头衔是: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毫无疑问,皮岛、金州的毛文龙应该在他的节制之下。然而,毛文龙拥有先帝赏赐的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使他感到比较棘手。他早就听说毛文龙在海外多年,成为不受地方官节制的割据势力,因此确定了对付毛文龙的态度: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除之。基本的倾向是想方设法除掉这个割据势力。
他的第一招,就是试图从经济来源上卡住毛文龙,迫使他就范,以显示钦差督师的下马威。他宣布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登州船只出海,凡是运往皮岛的物资,一律先运至宁远附近的觉华岛(菊花岛)由督师衙门登记挂号,才可以经由旅顺口运至皮岛。这一举措,无疑是把皮岛的经济命脉置于督师衙门的控制之下,不仅限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的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的海上贸易路线,是非常致命的一击。毛文龙立即向皇帝申诉:长期受到诽谤,早已心如死灰。不料,袁督师竟然封锁登州沿岸,不许一船出海,以致客商船只不敢前来。故而部下士兵惊惶地说:这是拦喉切我一刀。毛文龙礼单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毛文龙借用士兵之口,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拦喉切我一刀。”或许有一点夸张,毕竟点到了要害,道出了袁督师对毛将军的基本态度。由于皇帝正对袁崇焕“五年复辽”寄予厚望,不便对他的举措表示异议。毛文龙见皇帝没有表态,再呈上一本奏疏,倾诉他在海外苦苦支撑的苦衷:臣受命九年,一直受到误解。是为了冒领军饷?是为了贪图金钱?都不是,只不过是为了恢复辽东国土。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对于是非曲直、生死命运早已置之度外,不想争辩。实在是朝廷大臣对我有偏见,他们只考虑怎么除掉我,而不考虑怎么消灭敌人。毛文龙把这种状况概括为一句话:“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为了发泄私忿,而置国家江山于不顾,同室操戈。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此时此地的毛文龙,真切地感受到同室操戈的威胁,是真实心态的流露,而并非耸人听闻,因为他已经离死期不远了。真是一语成谶,不幸而言中。
朱由检作为皇帝,处于袁、毛之间,左右为难,他支持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计,也理解毛文龙孤撑海外的苦衷,不想厚此薄彼,更不想由于支持毛文龙而破坏袁崇焕“五年复辽”的计划。所以他对于毛的奏疏只是淡淡地答复:“军中一切事宜,当从长商榷。”他万万没有料到,不久毛文龙就被袁督师处死,再也无法“从长商榷”了。如果当时他明确地批评袁而支持毛,也许这场同室操戈的悲剧可以避免。
袁督师处死毛文龙以后,在给皇帝的报告中透露:“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表明他一上任就决心处死毛文龙。当他还没有离京时,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到他的寓所商谈辽东事宜,袁崇焕明确地回答:先从皮岛做起,也就是“入其军,斩其帅”——在毛文龙的驻地处死毛文龙。能够阻止这一行动的只有皇帝,但朱由检并没有支持毛文龙,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袁崇焕也知道,皇帝是优容毛文龙的,所以他凭借钦差大臣的身份,手中握有尚方宝剑,可以便宜从事,以先斩后奏的方式处死毛文龙。
袁崇焕所说“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是经过周密策划的。进士出身的袁督师,毕竟比行伍出身的毛将军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