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的偏见。事实上,只是在贵族的价值判断衰落的时候,〃自私〃和〃不自私〃的这种全面对立才越来越被强加于人的良知,——用我的话说,群体本能终于用言辞(而且用多数的言辞)得到了表述。此后还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本能才会在群众中变成主人,使对道德价值的评定形成,并且陷入上述那种对立(这就是目前欧洲的状况:如今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是成见,成见正被看作是和〃道德〃,〃不自私〃,〃公平〃相等同的概念,而且已经具有了一种〃固定观念〃和脑病特有的威力)。
三
可是第二:那种关于〃好〃的价值判断的起源的假说除了在历史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以外,在心理分析方面也是荒诞不经的。不自私的行为的功利被说成是该行为受到称赞的根源,而这个根源却被遗忘了——怎么可能遗忘呢?也许这种行为的功利曾在某时失效?情况恰恰相反,事实上这种功利在所有的时代都司空见惯,而且不断地得到重新强调;因此,功利不是从意识中消失了,不是被遗忘了,而是必然地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意识中。这样一来那种反对派理论倒是更为清晰合理了(那理论并不因此而更正确——)。例如赫伯特·斯宾塞就表述了这派理论:他认为〃好〃的概念就其本质来说与〃有益〃、〃实用〃相通,因此在〃好〃和〃坏〃的判断中人类总结并确认的正是他们关于有益——实用和有害——不实用的那些未被遗忘和遗忘不掉的经验。根据这种理论,〃好〃即是那种迄今一直被证明是有益的:因此,好被看成〃最高等级的有价值的〃效用,被看成〃自身有价值的〃效用。正像我所说的,这种解释方法也是错误的,但是它本身至少是清晰合理的,而且从心理的角度上看也是站得住脚的。
四
有个问题为我指出了通向正确道路的方向,这个问题的提出本来是因为在词源学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好〃的词言文字:在这里我发现所有这些名称都把我们引回到同一个概念转化——基本概念的等级含义往往是〃高尚〃、高贵〃,由此又必然转化出含有〃精神高尚〃,〃高贵〃意思的〃好〃,含有〃精神崇高〃,〃精神特权〃意思的〃好〃;这一转化又总是伴随以另外那种转化,〃普通的〃、〃粗俗的〃、〃低贱的〃终于被转化成〃坏〃 的概念,这后一种转化的最有力的例证就是德文字〃坏〃本身〃坏〃字(〃Schlecht〃)和〃简朴〃(〃Schlicht〃)通用——请比较〃直截了当〃(〃Schlechtweg〃,直译:〃坏的方式〃),〃简直不堪〃 (〃Schlechter-dings〃,直译:〃坏的事物〃)——因此〃坏〃这个字起初就是这样不屑一顾地径直把简朴的,普通的人置于高尚的对立面。大约到了三十年战争时期,也就是说到了很晚的时候,上述内容才转变为现在通用的意思。——这就为我的道德谱系的研究展示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它之所以这么晚才被找到是因为在现代世界上,民主的偏见对所有追根溯源的工作施加了障碍性的影响,甚至连那个看来是最客观的自然科学和生理学领域也不例外,当然我在此只能是点出问题而已。那么这种偏见,一旦它燃起仇恨的烈焰,能给道德和历史造成什么样的特殊危害?这已由臭名昭著的布克尔事件表明了。起源于英国的现代精神的平民主义在它的故乡的土地上再次爆发,激烈得有如一座喷发的火山,伴随着迄今为止所有的火山都发出的那种令人扫兴的、噪音过大的、粗野的、不容争辩的声音。——
五
说到我们的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称其为一种安静的问题,它只是有选择地针对少数几个听众。同样有趣的是我们发现,那些标志着〃好〃的词汇和词根至今仍然含有某种不同一般的东西,使高尚者据此感到他们才是上等人。他们固然经常根据他们对权力的考虑称呼自己(称为〃强有力的人〃,〃主人〃,〃领主〃),或者根据这种考虑的最明显的标志称呼自己,例如称为〃有钱人〃,〃占有者〃(这个意思取自阿瑞阿语,在伊朗语和斯拉夫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不过这些高尚者也根据一种典型的特性称呼他们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例如他们称自己是〃真实的〃:最先这样做的是希腊贵族,其代言人是麦加诗人蒂奥哥尼斯。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词:esthlos的词根意味着一个人只要是存在的,现实的,真切的,他就是真正的人;而后,经过一个主观的转变,真正就变成了真实:在概念转化的这个阶段,真实成了贵族的口头禅,而且彻底地包含在〃贵族的〃词义里,以示和被蒂奥哥尼斯认之为并描述为不诚实的下等人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