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望仙长告之。”
一听蔡邕这么问,管辂便叹了口气,说道:“一生三嫁,悲苦流离。”说完,管辂便佯狂而去。
而一听到这八个字,蔡邕当时便火冒三丈,真想把管辂抓住一脚踹死。可不知为何,管辂早已没了踪影。
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通常都把自己的贞洁视如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你说悲苦流离也就罢了,还一生三嫁,这还了得,这不是分明在说自己的女儿不贞吗?所以,蔡邕才会如此的生气。不过,这事过后,蔡邕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江湖术士之言,他是很不相信的。
而今天,这老道居然又提起了这八个字。
所以,一听说这八个字,蔡邕便铁青着脸说道:“不知阁下又有何见教?”
管辂道:“见教不敢,只是,有四个字要送于令千金。”
“哪四个字?”
“母仪天下。”
说完,管辂便大笑而去,只留下蔡邕父女在大厅里面面相觑。
第八十六章 扫荡草原
更新时间2007…11…16 4:29:00 字数:2456
管辂走后,见父亲神情黯然,蔡琰便向父亲道了别,径直回到了自己的闺房。
坐在床头,蔡琰忽然感觉心中一阵烦乱,也许,就是因为管辂说的那四个字吧。
母仪天下,难道,自己要嫁入皇室吗?
可现在,自己已经和子城哥哥定亲了,那自己以后该如何是好啊?
烦乱之中,蔡琰便只好借抚琴以抒怀。
听见女儿的琴声,蔡邕也是心烦意乱。
管辂的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自己的女儿一定会嫁入皇室,只是,如此一来,那陆子城怎么办啊?
以陆子城的脾气,再看陆子城如今的实力,弄不好会天下大乱啊。
万般无奈之中,蔡邕也只好练起了小楷,聊以遣怀。
这事儿,便这样的不了了之了。
而几日后,陆风竟给蔡邕派来了五十个家丁。
一见这五十个训练有素的彪悍之士,蔡邕便明白了陆风的用心。于是,蔡邕便给陆风写信,说明自己在洛阳并无大碍,要求陆风把这五十个士兵调回去。
可陆风根本就没有理会蔡邕的要求,只是之乎者也的一番推搪。而陆风不发令,那五十个士兵便不离开蔡府,无奈,蔡邕只好把这五十个士兵安置在府中。
当然,这五十个士兵也没有空着手来,而是给蔡琰带来了一封陆风的书信。
说是书信,实际上又是一首诗,因为信上写着:
草长莺飞,时光飞逝,转眼间,离别洛阳已二载。四月又至,甚怀琰儿,偶成小赋一首。吾名之曰《思赋》,今寄与琰儿,聊表吾心。
天有星兮,星有光;心悦君兮,君可知?
池有水兮,水中月;月悬柳兮,人相约。
咏洛水兮,水长流;叹人生兮,多磨难。
天有情兮,天易老;人有情兮,空馀恨。
托日月兮,鉴吾心;隔千里兮,泪涟涟……
读完此赋,蔡琰不禁百感交集,心头一热,遂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并》。
而当蔡琰的《望并》到达晋阳时,陆风的人早已在云中了。
近卫军前脚开拔到云中,陆风后脚便也到了云中。当然,随行的还有贾诩等一干军师参谋。而崔言和田畴等人,则留在了晋阳改造俘虏,处理日常军务。
在云中修整了一天,陆风便召集众将开会。
见众将一脸茫然,陆风便道:“你们可知我让你们来云中的目的?”
众将摇了摇头,便都低头不语。
见此情景,陆风叹了口气说道:“居安当思危,被动时应变为主动。难道,你们还想在秋后抵抗匈奴人的入侵吗?”
众人想了想,似乎有些明白,却又有些不明白。
于是,太史慈便道:“大哥,经过去岁一役,匈奴人已经没有力气再南侵了。”
陆风笑道:“那以后呢?”
一听陆风这么说,太史慈便又无奈的挠了挠脑袋,坐了回去。而营中众将,似乎也明白了陆风的用意。
“放虎归山终为患,打蛇不死随棍上!一日纵虎,数世患之。难道,你们就这么喜欢打虎吗?”陆风的话掷地有声。
“如今,春耕已过,并州也再无大事,而经过我们去岁一役,匈奴人的实力已大不如前,所以,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