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回 徐致澄坐镇金明寨 判官事身陷兀二族(第2/3 页)
……”范仲淹听闻徐硕此言,面上的严肃之色渐渐有所舒展。徐硕在他眼中,乃是一传统武将,热血青年而已,不想这青年竟有如此缜密思维。
“范公一定知晓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典故,这本身就是极好的启示。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卑职想建议范公放权于军队,令将军各带一队人马,平日操练,每队之间定期格斗、对垒。这队伍孰强孰弱,各自有甚擅长范公您都可以一手掌握,日后上阵杀敌,也便于排兵布阵,调整这上阵的秩序。我们亦可模仿田忌赛马的打法,用我之长处攻其之短,方能稳操胜券。这按照官职由低到高入阵的秩序有失灵活,亟待变革。范公请想,如若先上者为弱队,以卵击石损兵折将还在其次,更有甚者,影响整个军队士气,一仗还未开始打,我们气势上先就输了。”
“徐将军所言打开了一个极好的思路。不瞒您说,范某最近也一直对此有所顾虑,我们的军队不是太弱了,而是没有一个好的模式和训练的章法。而且我朝历来重文轻武,对武将的权利也没有明确,很多将军甚至到了战场依旧畏首畏尾,这样如何杀敌?如何予以武将自由调配军队的权限,是范某这几天一直思量的一件事,想不到徐将军打破了老朽的思维僵局。”
“难得范公如此心胸。”原以为自己这番想法会为范仲淹所顾虑,想不到他竟然如此心胸,不由地对其心生敬佩。
“当下兵荒马乱,若还拘泥于祖宗家法,对武将束手束脚,何来人才之用?”
徐硕当下便笑了起来,“范公现在还觉得在下只是一腔热血,毫无思虑,匹夫之勇吗?”
“兴国待后生,英雄出少年啊!”范仲淹拍拍徐硕的肩膀,不由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徐将军的建议,我随后便与种大人商议,尽快按照这个思路建立新的军制,毕竟,这战争是说来就来啊。”
徐硕点头称是。
二人正说着,突然有侍卫来报有羌人求见。范仲淹与徐硕对视一眼,“快传!”
当下二人各自内心都突地不安起来,他们都知道这种世衡最近忙于收服羌族部落,不仅给予对方不少好处,就连自己的侍女都许给了羌族慕恩族酋长。目前,种世衡只带了左右侍卫数十人,深入羌人腹地,几天来尚无消息,但因来去羌地也频繁了,所以众人并不以为意。
那羌人被侍卫带上来时,满面烟火,但是掩不住一脸的机灵劲儿。见到范仲淹和徐硕,虽面上略带生涩,但并无惧色。
“来来来,坐下说话,这是军营,我们不拘礼节。”
“是。”
“小兄弟,您这风尘仆仆地赶来,是不是种世衡大人请您来报信的?”
那羌人摇摇头,用不太标准的汉语结结巴巴地,连比带划地将事情原委叙述了一遍,范仲淹和徐硕总算是听出来一个大概:
“那种世衡一直致力于争取羌族众部落归顺,也卓有成效。但是唯兀二族誓不归顺,种世衡与慕恩族酋长的商议结果就是攻打兀二族,既然不能归顺,就消灭他们。但未曾想,原本不算强大的兀二族,因深居山林,终日浓雾不散,依靠这天然屏障,慕恩族难以攻击。非但如此,原本羸弱的兀二族兵力,突然强大了起来,犹如神助一般,族内多出了很多汉人,个个骁勇善战,不仅将慕恩族打得落花流水,竟然还将种世衡捉了去。”
范仲淹与徐硕倒吸一口凉气,这朝廷命官被活捉,此事非同小可,那羌人蛮夷生性彪悍,恐夜长梦多,若种世衡有个三长两短,可是朝廷损失,国家损失。这战场上,还一招未出,便损了一员大将,如何是好!
“范公莫急,卑职愿效犬马之劳,深入羌地,营救种大人。”
“好,就按您方才所说,3000兵士,任你调遣。”
“不,大人,卑职只需带100精锐衔枚疾行,突袭那兀二族。”
“徐将军,此时非同小可,你切莫意气用事。”
“范公且听徐硕道明原委,这羌族部落,地处陕、甘山区一带,其部落所在皆山地,我大军进发,一是兵马众多,不便疾行;二是山路蜿蜒,人马太多反累赘。领精锐小队,善疾行,可突击,且在山地便于伏击。范公且令增援部队在山口静候,如若形势有变,可迅速反应。”
“好,就依徐将军,调兵遣将也可,衔枚疾行也罢,我只要你将种大人完好无损的给带回来。”
“末将领命。”
“我……我可以带路,那酋长兀二牛高马大,经常突袭我们部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