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界各国关于三次产业尚无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和界定范围。中国自1985年起开始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并在2002年颁行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对三次产业作了详细的分类规定,其基本内容见表4。1所示。三次产业分类法通常被用来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演进趋势。
2.基于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产业分类法
根据经济活动对资源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与人文资源等)的依赖程度,将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通常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如农业、采矿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个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部门,如传统的纺织、服装、食品等轻工业部门。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基于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产业分类法对研究区域生产要素优势以及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各区域根据各自区情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
3.基于社会部门性质的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工业组织1971年制定并审议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旨在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推荐各国政府在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它的颁布实施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较的基本框架,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该分类标准的1989年第三版将产业类型细分为门类(section)、大类(division)、中类(group)和小类(class)四大层次。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公布了三个有关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的标准,即1985年的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GB4754…1984)、1994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1994)》、2002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2002年版新标准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考虑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接轨,参照国际通行的经济活动同质性原则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细分为〃类别〃(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门类〃(国民经济大的部门)、〃大类〃(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组成)、〃中类〃(各产业内部中行业的划分)、〃小类〃(涉及行业中的具体产品或工艺的划分)五大层次。其中,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国民经济行业的〃类别〃、〃门类〃和〃大类〃具体分类内容如表4。1所示。
表4。1 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年版)
类别
门类 (代码、名称)
大类(代码、名称)
第一产业
A 农、林、牧、渔业
01 农业;02 林业;03 畜牧业;04 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
B 采矿业
0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 非金属矿采选业;11 其他采矿业
C 制造业
13 农副食品加工业;14 食品制造业;15 饮料制造业;16 烟草制品业;17 纺织业;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 家具制造业;22 造纸及纸制品业;2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 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 橡胶制品业;30 塑料制品业;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 金属制品业;35 通用设备制造业;36 专用设备制造业;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 废弃资源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