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 岘山皇甫觉(第1/2 页)
几人在襄阳街头寻找傅施迦的踪迹。
几个人一路寻到了岘山,这里却是名胜之地,名不虚传。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
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襄阳岘山为赤松子洞府道场,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紫盖山(中岘)、万山(上岘)。她背靠巍巍大荆山,环抱“铁打的襄阳”,遥控“纸糊的樊城”,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
岘山,到处是名胜,遍身皆古迹。刘备马跃檀溪处,风林关射杀孙坚处,羊祜的
堕泪碑与杜预的沉潭碑,刘表墓与杜甫墓,张公祠和高阳池,王粲井,蛮王洞等蜿蜓数公里。登临岘山顶往南看去,楚皇城、宋玉故里历历在目。朝东方向,夹鱼梁州与山水田园派诗的开创者――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隔汉水相望。向北远眺,襄阳米颠纪念馆,古邓国和关羽水淹七军遗迹尽收眼底。注目西去,孔明躬耕地――古隆中烟雨朦胧。
《西吴里语》说:“山傍郡城若襄阳大观,故名。”原来湖北襄阳也有一座岘山,因晋代贤臣
羊枯常登此山,故名声甚隆。宋代苏轼作《登岘山诗》云:“苕水如汉水,粼粼鸭头青,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杨卓和蜀中魁暗中探得元嘉恩师皇甫觉的故居,过去一观。
这里却是空无一人,只有几株柳树,一个荒院而已。
几个人悄悄进入了院落,看到院子里虽然有点杂草,树木倒也清新雅致。
几个屋子里,都是陈设简朴,看来皇甫觉却是个端正素雅之人。
杨卓暗中想到了元嘉,这个皇甫觉唯一的亲传弟子,如今却已经驾鹤西去。
想来皇甫觉对于这个弟子是极为失望的,在元嘉被撤去王爵的时候,将其开革除名,令其自谋生路。毕竟后来,皇甫觉为了打压高颖华的报复行动,于是亲自出手打伤她,令其知难而退,才算暂时缓解了那次的危机。
二十年来,皇甫觉在岘山的二十载,高颖华未敢踏足荆襄之地,骚扰元嘉。
直至皇甫觉死去的当年,高颖华才率领天水宫大举进攻宜昌府,元嘉老巢。
高颖华何等老练,在准备偷袭元嘉老巢的同时,派遣出了少部分弟子假做沿江出海,大造声势,鼓动大楼船向东开进,以此迷惑江湖中人,造成她天水宫准备出海或是东进进逼天魔宫的假象,其实这是声东击西,真正的目标正是元嘉的老巢。
皇甫觉一去,元嘉自然失去了最后的屏障,不得不和高颖华对抗,才有了宜昌府的一幕幕的惨剧,连高颖华杨卓三人都险些被困于暗室之中,死于当场。
岘山如今没了皇甫觉,风景犹在,清风阵阵,杨卓蜀中魁暗叹一声。
那时,商丘七灵几个人一起窜进了一间书房,那里却是仅有一排书架,一套红木桌椅。
七个人从来不讲什么礼数,一时翻开了抽屉,嘻嘻哈哈的查看。
杨卓和蜀中魁待要去制止时,皮休却去推动那书架了。
杨卓喝了一声:“皮休,别乱动,这是——”
杨卓话未尽,早看到那书架缓缓移开,显出了一个暗门,皮休哈哈大笑,说道:“快来看,这是个暗道啊,一定有好东西啊。”
杨卓和蜀中魁对视一眼,一时随着七个人侧身进了暗道。
那里却只是个几尺方圆的小屋,里面墙上悬挂着几把长剑,剑穗都是黄橙橙的。
一个角落里还挂着一枚江陵王元嘉的令牌,与河间王的令牌一般大小,不过刻字不同而已。杨卓和蜀中魁都是一般的想法:“皇甫觉将元嘉的令牌悬于此地,可见对徒儿的重视,起码对元嘉不是全无感情。这令牌就是元嘉的象征,收藏于此,也算是皇甫觉的一种心灵寄托吧。可是,这物事悬于此地,看来该是别有用图吧?”
蜀中魁看了看那令牌,忽然发现令牌后贴墙处,似乎有一封书信,信纸的颜色与墙皮灰白色毫无二致,不细看是看不到的。
蜀中魁将令牌后的书信抽出来,那书信显然是沾到令牌背面的。
杨卓几个人凑过来,蜀中魁当时小心翼翼的拆开了信,展开后,见到下角写着:“岘山皇甫觉亲笔”,再往上看,却是写道:“岘山皇甫觉,出身魔门旁支,一生低调,不惹江湖是非。不曾想,中年收徒元嘉,后为江陵王,始不绝风流韵事,四处留情。无奈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尤为不幸,此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