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北大考研计算机分数线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我给北大校长写封信6月6日

几天前,北大考研将不再接受专科生报名的消息,对于我来讲有如晴天霹雳。好像厉兵秣马多年的士兵,在准备上战场的前夜却突然被告知将不能参加战斗一样,我感到委屈而无所适从。我试图从网上寻找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消息,却没有答案。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小道消息的传闻,而委托朋友从研究生院打听来的消息说,北大尚未决定是否在今年继续招收专科生考研。这几乎不比最坏的消息好多少,这个未经落实的消息将使得我在未来几个月中忐忑不安地度过,而不再招收专科生的可能性占据了一半的概率。难道我辛辛苦苦奋斗两年,所换来的就只是被拒之考场门外吗?

我彷徨不知所措的悲观失望,没有任何想要继续读书的动力。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连争取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会是如此的难。

女友在某些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和策略要远胜于我,这一点再次得到证实。给校长和研究生院长写信的事,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迅速写了一封关于应当让专科生报考研究生的信件,并用钢笔誊写了两份,一份给北大校长,一份给研究生院院长。校长的信箱在西门附近的办公楼,由于经常帮老师取信和送信也算和传达室老师熟悉了,信件顺利地放到了校长的信箱。研究生院在未名湖畔的红楼,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院长的信箱。

当两封信终于被我送出之后,我竟如释重负般轻松了许多:我已经努力了。我在给自己争取考试权利的同时,也是为所有如我一样的专科考研者争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但愿一切如愿!

(当北大考研的招生简章出来之后,专科依然是可以报考的,只是需要英语四级证书。至今我也无从知道,也无从去了解当初自己的两封呼吁信是否起到了作用………作者补记于2004年11月18日)

燕园札记(九)那两个出自北大的年轻人

………许知远、迟宇宙5月30日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经济观察报》是2001年4月创刊的。在这个我想不出来有什么特殊的月份,一份富于理想色彩的新媒体出现了。

这是我所购买和仔细阅读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女友说,经济为王的年代,不会挣钱怎么行?于是,怀着为了小家发达的私心,我开始关注经济生活。这样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开始算计和女友一起吃饭该谁付账了。

说实话,第一次购买是出于对这种橙黄颜色的亲近感,并且它不像其他报纸那样看完后就满手黑了,并且它能在阅读完之后替代《精品购物指南》垫桌。另一个它使我觉得亲切的原因是,我发现了那个出自北大计算机系的年轻人:许知远。

第31节:世界杯

看了《经济观察报》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我暗暗佩服这个年轻人熟练驾驭文字、玩弄外国媒体历史于掌中的高超写作能力,及其对于外国人名的记忆力。但渐渐,我有些不习惯这种写作方式。他的文章从一些对普通读者来说并不熟悉的历史、名人言论的大量引用中,给读者造成一种知识缺乏的共时性压迫,并令读者随之产生“我也许是一个文盲”的错觉。读者抱着崇拜和增长见识的心理继续阅读到最后,迷迷糊糊看完仍然不是非常清楚这些纷乱的“思想”是如何充斥在一篇文章当中的,把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搁置一边,剩下的只有对文字本身的迷惘。

一篇作者署名安替的《七十年代人快快长大吧》的文章,是这样评价许知远模式化极强的文字:“看他的文章,我们几乎所有在汉语语境掌握的典故都失去了作用,无论他在谈什么,你都必须熟悉《纽约客》和《新共和》的所有常用引文才能跟上他的趟。他也许是目前在一篇文章里出现最多美国人名字和最多美国杂志名称的中国媒体作者了。”这篇一针见血、正中要害的评价,在当前所有评论许知远的文字中,我以为是最能勾勒其写作特点和最具有杀伤力的。

与这些经济类文章相比,我个人以为许知远更适合写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文字,如《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对于燕园往事生活的回顾。忧伤的蓝色封面下,大学时光的形形色色在读者脑海中闪现。尤其对北大一直怀有崇敬之情的孩子们,看到其中夸大之后的青春风流,对北大更是心向往之。北大的魅力在很多时候是不是都来自这些所谓北大文人的艺术化的虚构之中?也许他的青春并不真的忧伤,他的一切“都几乎是顺利的,除了初恋的苦涩外”,而伤感的只是渐渐隐去的青春背影和青春痘留下的伤疤……

我不知道迟宇

目录
异世天然呆王妃十八岁,爱无处不在浮华一生沙丘情锁迷糊小医女带着农场逍遥古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