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如同雷雨的天气适合裹在被子里睡大觉一样。漫天风沙无法阻挡我听课的热情,但可以让我变得灰头土脸。满面紧涩地坐在上午已经占好的位子上,等待着那个传说中“北大醉侠”的到来,虽然我已经拜读过他的著作,但面对面的接触还是第一次。醉侠的出场果然有些与众不同,黑色墨镜,低沿圆帽,一席黑衣的打扮,唯有一个“酷”字可以形容。
第25节:真情不再
声音没有想象中的激昂,解读没有预想的精彩。对于政治的讽刺,努力地寓于讲解之中。在孔庆东的嬉笑怒骂之中,依稀还有一些老北大活跃的课堂气氛。
我总是盼望着北大校园再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学术氛围,尤其在我走到三角地布告栏看到那些花红柳绿的商业广告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精神家园已经失落。如果每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两年有过的两次游行,在多数人游戏似的哄闹中无疾而终,与其说那是争取权利和说法的一种方式,不如说是这群人压抑了太久,将游行作为一种发泄的游戏而已,除此没有其他任何高尚的意义,这一点从那些游行队伍里嘻嘻哈哈的笑脸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校园里商业化讲座越来越多,激昂慷慨发表一家之言的演讲越来越少;兼职打工赚钱的人越来越多,钻研学术认真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围观看热闹麻木不仁的人越来越多,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人越来越少;不在乎天长地久的情人越来越多,牵手共度一生的爱情越来越少……真情不再!
浓郁的咖啡加西洋参3月22日
心绪不宁的感觉,是不是都会如幽灵一样在每一个考研者的脑海不时闪现?
考研的日子持续了许久之后,我竟然常常会有恍然不知在做何事的懵懂感。紧张和压力也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渐渐松垮下来。除了按部就班地起床、自习、吃饭、睡觉之外,考研生活变得和最初懒散的游学状态并没有太多不同。可怕的松懈需要被外部力量唤醒。
当一种无聊与颓废的记忆停滞状态猝不及防地袭来,我努力反抗:浓郁的咖啡、对失败后艰辛生活的设想,还有那用心良苦的西洋参含片。精神要高涨有时候确实需要物质的支撑,尤其在备考的紧张阶段。迷糊混乱中时光溜走,随之而来的悔恨与懊恼,更加令我心神不定。生物节律表上显示,这几天智力处于低潮期,但这是不是为自己寻找借口?我终于无法一直保持亢奋的状态,也终究无法逃脱萎靡的惨淡心情。
打开Photoshop,打开一幅以大海为背景的图画,将几天前公布的中文系考研成绩中那几个遥遥领先的分数贴在了上面,做成桌面壁纸。这样,每天打开电脑的时候,我都会感受到榜样和目标的触动,给自己企图放松的心情一个沉重的打击。辽阔的大海代表明天、希望,代表永恒、力量,成绩的展示告诉自己这才是奋斗的目标,才是现实。海天一色的辽远与现实数字的逼进之间的张力,让生活在短暂轻松和持续紧张的氛围间徘徊。如果说每一个考研者都在经历这样一种今日叫做艰辛未来称为财富的东西,我还惧怕什么?鼓起越来越难以激发出来的勇气,我在荆棘与鲜花交织的小路上重新启程!
以海子的名义
………纪念海子诗歌朗诵会有感3月26日
对于2002年3月26日这个日子,我没有一点准备,和许多人一样,我在生活中疲惫不堪。但有人没有忘记。他们不是我所希望的五四文学社(学生的力量太弱小了,还是只为学业奔忙),也不是北大中文系(教授们对此不以为然);没有在露天的草坪上(北大已经没有可以聚会的草坪),也不是在如纪念戈麦一样的三教的教室(虽然简陋和紧凑,但诗人生前的生活本来就是简陋的)……
在北大BBS上看到纪念海子诗歌朗诵会的时候,一直以来的企图唤醒自己麻木心灵的渴望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孔庆东课堂语)的北京的春天,在一个跃动着种种欲望的夜晚,一场诗歌朗诵会即将举行,以海子的名义。
7点钟。北大西门北100米路西的呼吸旋律酒吧。灯光迷离且局促的空间,汇集了热爱诗歌和热爱热闹的人们。现实中总会有些可笑的矛盾,比如海子的贫寒与酒吧的情调,海子的麦田农庄和男生女生们手里的黑加仑……
一个具有悼念性质的活动,在迟开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开始显露出严肃尊敬真诚缺席的浮躁和活泼。所谓的北大中文系博士主持了这场名为“黑夜的献诗”的“演出”,由此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