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4 页)
界该交给谁(2)
□ 为什么这就最好?
■ 因为这意味着天天风和日丽,小鸟不会面临覆巢之灾;泉水永远不干,鱼儿们不会困于陆地。惟其如此,庄子才说,“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固然好,却“不如相忘于江湖”。
□ 问题是,这可能吗?
■ 是很困难。没有人祸,还有天灾。因此,我们仍必须高度肯定相濡以沫,肯定见义勇为。只不过,在老子和庄子看来,我们这个世界即便要拯救,要寄托,也只能托付给杨朱那样“一毛不拔”的人,由他们来拯救天下。
□ 老子和庄子说了这话吗?
■ 说了,而且说得很明确。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 老子和庄子怎么说?
■ 老子的说法,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庄子的说法,是“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这两个说法,几乎如出一辙,意思都一样。
□ 什么意思?
■ 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 有没有搞错?可以托付天下的,难道是把自己看得比天下还重的“自私鬼”,不是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
■ 后世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先天下后个人,二是先忧患后安乐。从周公到孔孟,都这样主张,也都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所以,这是儒家的观点,不是道家的思想,也不符合道家的思维方式。
□ 道家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 逆向思维,反过来想问题,也反过来说,老子谓之“正言若反”。这样一种“反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在《老子》一书比比皆是。比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也就是说,明白就像隐晦,前进就像倒退,高尚就像卑下,洁白就像污黑。按照这个逻辑,当然越是重视爱护自己,就越是可以托付天下。
□ 我们也不能只顺着老子的逻辑来,还得看有没有道理吧?
■ 我看有道理。不但有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 有什么道理?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人,所有人之总和也。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