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页)
物品吗?对了,那地方是冷还是热?”
“比这里冷,准备行李也不用这么搞吧。”宁二说。
“多冷,会不会一到十月,就基本什么活也不能干了,外面全冻住了?”丑姑连忙问。
“差不多吧,所以我们要马上起程了,赶在十月这到达,怕错过明年的春播。”宁二答。
“这么说,今年你就不能在家里过年了?”丑姑气闷的说。
宁二咳了两声,才好笑的说:“总是要走的,过年前走和过年后走有什么区别。明年年前我肯定是要回来的,陪你和安安过新年。”
丑姑叹了口气,说:“那边既然很冷,厚冬衣被褥什么的就要多备些了。我让针线房给你赶两套大毛的厚冬衣出来吧。”
京里最低温度可能就是零下十度多一点,而宁二要去的地方,她估计冬天温度可能有零下二三十度,是到了真正的北方去了。天气那么冷,其实宁二这种身体是不适宜去的。这可不象现代,室内有暖气,说到暖气,她又问:“那边屋里会烧火取暖的吧?”
“当然啦,不然冷死人啊。你别操这么多心,皇帝又不是让我去受冻的,住的地方肯定会事先就收拾好了的,你备两套衣服就行了,行李物品尽量少带些。我要带的东西可不少呢。”宁二说着想起件事,就走开了。
“我还是不怕你受苦啊。”丑姑闷闷的嘀咕了两句,和阿竹说:“阿树的大毛衣服,我让针线房一起备了。他还要些什么,你回去清理一下,我一齐帮你备了。”
阿竹是个不善针线活的人,这几年姜春花年年都给他们一家三口做几双鞋,给她的儿子阿笙缝制小衣服鞋袜等物。而他们夫妻二人的衣服基本就是针线房做的,一年四季各两套衣服,想来是不够用的。
阿竹也知道,就说:“针线房还要给白老爷子师徒二人备,阿树的我就去外面做的吧,家里的针线班子哪里忙得过来。这又是快到赶换季衣服的时候了,府里一堆的针线活儿要做呢。”
丑姑沉吟了片刻,说:“你倒是提醒我了。不止这几个人要备,同去侍候的仆妇也一样要备的啊。光靠我们府上的针线班子还真是忙不过来。我去和周家,吴家说声,让他们抽两个针线上的人过来帮忙。”这样总比去外面做要方便的多,而且不和这两家说声,他们还会生气,觉得丑姑把他们当外人了。
说着,丑姑就打发了两拔人出了门。
果然,这两拔人回来时,都直接带了人回来了。周府人多,针线班上的人也多些,周夫人就安排了四个人过来。吴家人口少,熊氏就只安排了三个人过来了,其中有个叫五儿的还是她的贴身侍候人,专门给她缝制衣服的。
丑姑见到她,还吃了一惊,说:“怎的把你也打发过来了。”
五儿连忙答:“我们太太说了,针线班上的人少,怕您这边忙不过,就让奴婢也过来帮几天。”
“哎哟,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回头,我再去谢她。”丑姑笑道。
五儿连忙说:“瞧您说的,我们太太就说平时没机会给你做点什么,这点小事情也算不了什么。怎的还要您谢呢。”
“瞧,这张嘴,真会说。果然是舅太太身边的人,就是伶俐呢。”丑姑身边的周妈妈就打趣起来了。
几个说了阵子闲话,周妈妈就带人过去针线房那边忙活起来了。
第二天,熊氏和周夫人也都过来了,两人都得了信,肯定是要过来问问具体情况的。两人还得带了些好皮毛过来,都是做冬衣和被褥的好东西,丑姑也没客气都收下了。这次的用量大,她已经把府上的几年存货全部翻出来了。不只主人要用,随行的仆妇们也不能亏待了他们啊。毕竟并不是人人乐意跟去北边的。
“怎的好好的,就要外放了。这么突然。”周夫人问,她还被周老爷叮嘱了几句,要来问问宁二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让皇帝不满了呢。
“皇帝的心思,我们怎么知道啊。宁二说的也突然,不然我这里也不会忙不开啊。听他说,皇帝的意思是让他各地都呆几年,怕是想把每个地方的粮食生产都搞起来呢。”丑姑答。
周夫人松了口气,说:“这就好。这就好。”
丑姑稍愣了一会儿,才明白她的担心,连忙又笑道:“就他这样的官,天天累死累活的,说的是当了多大的大官,其实一点儿福也没享受到,我看他比那正经的农夫还不如呢。人家总算是有个农闲之时,还可以休息休息。他却是一年三百多一在,忙个不停的。都这样了,还有哪个和他过不去啊。”
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