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啊!
“奇人,真是奇人!”
这边听了古凡介绍自己的本事,赵构忍不住道。
赵构一开口,汪伯彦与黄潜善就急了。
这二人在历史上都是权奸。
什么是权奸?当然是爱权如命,并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维护自己的权力上。而他们的权力来自皇帝,所以他们开口道:“陛下,古凡先生,即便是一个出家的道长,四大皆空,他也不可以只拜天地,即便尘缘已断,就算是父母也不拜的。可圣人有云,天地君亲师,君之位尚且在亲前面,不拜父母尚可得过去,出家之人嘛,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便是出家人也是皇上的子民,岂有不下跪叩拜之理?”
身为权奸,二人绝对不希望皇帝多宠一个人,来跟他们分权,所以这番话真的是连削带打啊!
“罢了”,皇座之上,赵构摆了摆手,止住了他们的议论,旋即目光落在古凡身上,道:“古凡先生既然是山野草民,繁文缛节也就不必要这般苛刻了。对了,古凡先生可否告知朕师出何门?”
赵构这么,分明是有用古凡的地方,这是问古凡的底细了。
“在下乃是王世雄师兄的师弟,本应在师兄历劫后出山……山中无岁月。一时不察,早下山了几十年。”
忽悠,使劲忽悠。
古凡又把对王世雄过的话,拿出来又了一遍。
“原来如此。”
这样的词,赵构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了,现在再听一遍,依然是觉得神奇无比。
“古凡先生既已提前下山,可愿为我朝出力?”
皇帝是天子,特别是赵构,他比任何人都想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爹与哥哥死了,他不救,想去救的大将也被他搞死了。所以上天的认可,才对他非常重要。所以他也需要道士,因为道士本身便是上天的使者。当然,骗子是不算的。
汪黄二人,一听便明白赵构的打算。这是政治正确来的,不是他们阻止的了的。
不过,他们还是忍不住:“不知先生还有什么本事?”
“贫道本领不少,但最拿手的,还是道术。”古凡看着他们道。
“哦?道术?能否给朕演示演示?”听到道术,赵构有了兴趣,也开口。
“在下的道术,威力不凡,需要有人配合才行。”古凡一边着,一边仍看向汪黄二人,就差直接,陛下,在下需要他们配合施展道术了。
古凡看着他们,赵构也看了过去。
被古凡这么看着也便罢了,可是被皇帝这么看着,汪伯彦忍不住站了出来,这时候黄潜善开口问道:“不知先生习的是哪门道法?”
古凡笑道:“在下善习砍头之术。脑袋砍掉,还可以接上。”
听古凡这么一,已经站出来的汪伯彦直接打起了摆子。
砍脑袋啊!砍上了还可以接上?就算他真的可以接上,汪伯彦也绝对不愿意做那掉脑袋的人。万一接不上呢?
接不上,自己可就死了。哪怕陛下也砍了他脑袋为自己报了仇,又有什么用?
而且,陛下啊!你那是什么眼神?难道你也想看老臣砍头吗?臣可是您的从龙功臣啊!
赵构看到汪伯彦哀怨的眼神,再想想他与自己的合拍……
(靖康元年)十一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军大营,到达磁州(今河北磁县),当时到处都是金国的骑兵,曾有数百名骑兵到磁州城下,追踪赵构的行迹。汪伯彦马上用帛书请赵构回相州,汪伯彦亲自背着装弓箭的袋子,他的部下在黄河边迎接赵构。赵构慰劳他:“以后见到皇上,一定首先推荐你做京兆尹。”汪伯彦从此成为赵构的心腹,深得赵构信任。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赵构接到蜡书,设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任命汪伯彦为副将。赵构率兵渡河,谋划将去哪里,人人的都不一样,汪伯彦独自认为非出北城门渡过子城不可。赵构听到汪伯彦的话大为高兴,认为他的很对,于是从北城门渡过子城。赵构渡过子城后,由大名经过郓州(治所在今山东郓城县东)、济州(治所今山东荏平西南),抵达南京(今河南商丘南),赵构所部之人都是些乌合之众,形势屡屡危急,依赖汪伯彦的调护才得以安全。赵构回京后,奏请朝廷让汪伯彦担任集英殿修撰。
……
想到这。赵构问道:“可否应使他人?”
这是不想汪伯彦冒险了。
第3章、九阴真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