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那我该说什么?场地虽然不对,人很对?”
“其实车上还算常规地点吧?我网上看到很多人说的地方,匪夷所思到超出我想象。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
“以后你少看帖,多看新闻。”
“为什么?”
“培养点务实精神。”
两个人话不经脑地聊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满足像个巨大的泡泡,把他们包裹在其中,懒洋洋什么都不想,惟愿跟对方没头脑的对话,一直到老。
《逆旅》首场的成功带动了后期售票。
有人把偷偷录制的视频片段放在网上。于是除了本市观众,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观众,原定五天的公演计划不得不一再延长。
《逆旅》公演的第三天,邱铭杰又一次打电话给纪青川:“去论坛看吧,你的忠实粉又有新帖了。能够到现场看戏,看来你这个忠实粉要么是S市人,要么离S市很近。”
这一次,纪青川熟门熟路打开天涯海角论坛,找到“牛牛有神”的最新帖子,是一篇剧评:《逆旅——没有桑丘的堂吉诃德,追寻梦想的圣地亚哥》。
“堂吉诃德和桑丘放眼四看,见到了生平未见的大海,浩浩淼淼,一望无际,比他们在拉曼却所见的如伊台拉湖大多了……堂吉诃德与他的跟班桑丘走过千山万水,离开了西班牙的内陆荒原,来到梦寐以求的巴塞罗城,生平第一次目睹大海。大海的广阔让堂吉诃德与桑丘心头震撼万端,无以言表。
舞台剧《逆旅》中的旅人,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悲剧人物,他甚至没有忠心的跟班桑丘陪伴,只能独身一人上路,直到最后看见大海。
漫长旅途,他不断追寻又不断错过,他的追寻喻示着人生是一场无尽的空虚;最大的苦痛在于,我们的一切追寻,不过是加速失去。
如果——
这出戏你仅看出以上涵义,那我得说,你太悲观了。
《逆旅》之所以带给我们感动,更因为它悲剧的外表下,有着希望的内核。
旅人的行为虽然悲壮,却实实在在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斗士形象。他失去一切仍在路上,看遍世间百态最后轻松上路,在思索未来中继续旅程。旅人的这种自我追寻,让人看到人类不屈的意志和心底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看到艰难处境中,始终不懈叩问生命意义的执着精神。唯有这份精神,能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旅人像满腹不切实际梦想的堂吉诃德,不如说他更像《炼金术士》中,不懈追寻希望最终得到人生宝藏的牧羊少年圣地亚哥。
这份追寻的希望为何能打动人?因为,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追寻的梦。
收拢,压紧,挖坑,深藏……却无法碾碎这个梦想。
有人把梦想风干在岁月里,直到老了,才敢把死透的梦想拿出来,当做闲聊时的一碟下酒菜;有人把梦想变成现实,以天地为逆旅,行走、寻觅,视百年万里如等闲,孜孜不倦,追逐一生。
前者是常人,后者是勇士。
但是,驻足不代表不渴望飞翔,流浪也不代表不希冀安定。
故此,常人有时做出勇士的举动,勇士有时羡慕常人的安详。
所以,有日日埋头学习工作的常人,一到假期便去远方流浪;有时时奔跑疾行的浪子,忽然定居从此成家立业。
旅人与其说是一位独行者,不如说是所有人梦中的自我。……”
坐在阳光里很久很久,纪青川注册马甲,第一次在天涯海角回帖:
“高山流水,幸有知音。”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全文最难写的一章。
我的写文速度一向很慢,一章3000多字,我一般要写6个小时,反复斟酌字句、思想,总希望借文章表达一些思考,一点想法。我的工作比较辛苦,早起晚睡常年加班。开始写这部小说后,我基本上每天凌晨1点睡,早上6点起,午睡放弃,如此才能挤出时间写文。这部小说足足写了三个月,起初一个月身体还能扛得住,后来就越来越觉得疲惫,体力和思维都跟不上了。所以这部小说之后我大概不会再写长篇了,太耗精力。
而本章,又是整本小说中最难写的一章。4000字,我写了大概10个小时,期间不知道查了多少资料,把西方文学史、西方作品选、西方现代剧介绍等等书全都搬了出来。
剧本借鉴了《等待戈多》,但是写起来还是很累。最后只写了这么一点,凑合着看吧。《逆旅》的主题跟《等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