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哦,好。”小兰抹了一把眼泪,急忙扶我起来,又给我套上中衣,我躺在床上,披散着满头长发,看着手里那块刻着水纹的玉佩,玉佩在微光下闪着冷冷的光芒。
书房议政
御书房。
我匆匆走进,向铁桢拜道:“给皇上请安。”
他急忙起身扶道:“你我兄弟,不必拘礼。”
“皇上,君臣有别,这礼数切不可废了。”我不顾他阻拦,硬是把礼给做完了。
铁桢无奈地笑了笑,抬手道:“好,坐下。”又向御书房中侍立的太监挥手,“你们都下去。”
房门在身后轻轻关上,室内只留下我们两个人。我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知道大哥登基伊始,政务繁忙,急忙长话短说:“皇上招臣来,莫非是为了发兵江北之事?”这几日朝堂之上,多是请旨攻打叛王海山的声音,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当属左丞相梁起。据说他的长子梁威现任四品金吾将军之职,本在南疆镇守,几日前调返京城,任京城龙卫军都尉之职。
自拜相之后,每日我府上宾客盈门,高朋满座。拜在我门下的门生已有数十位之多,其中有普通官员,也有想求个出身进阶的平民子弟,我择其中优秀之人收入府中,拜在梁起门下的门生也不在少数,人在官场之上,难免身不由己。我对权势本无心,但却不能没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哥,笼络人才,改革弊政,推行新政。
至于爹娘的身份,我对外只称是我的叔叔婶婶,从小将我养育大,如亲生爹娘一般。我因父亲过继张家,所以改姓张。因着我的丞相身份,也无人敢起疑。
“正是此事,朕也有意用兵江北,只是先帝有遗旨在前,更何况如今朝中政局未稳,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实在不是征战的合适时机。只可惜朝中百官,包括左相梁大人在内,竟无人能明白个中要害。”铁桢语气忧虑。
我悄悄看了他一眼,起身拜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爱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铁桢含笑道。
“皇上以为,若当真倾举国之力,发兵江北,与海山对阵,胜算有几成?”我坦然开口。
铁桢默然良久,低声道:“应有八成。”
“也就是说,海山若贸然与朝廷对抗,胜算只有三成。”我朝他启唇微笑。
铁桢盯着我看了一阵,眸中露出笑意:“说得对极,依你之见,朕现在应该如何做?”
“依微臣之见,朝廷虽暂时不能派大军征剿海山,却可先派一支最精干的部队,先行进驻江南沿岸,每日操练,严阵以待,令海山不敢轻举妄动,他若敢过江袭扰,立刻予以痛击。他只有十几万士卒,几十万百姓,皇上却有天下万民,雄兵几十万,胜算大矣。”我侃侃道来,要让海山知道,不杀我,是他这一生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铁桢含笑望着我,语气透着丝丝喜悦:“很好,这是第一步,依你之见,何时才是对海山大举用兵之时。”
“皇上,海山和木颜专权十年,各地买卖官员,贪污贿赂几成风气,忠良之士被贬,奸诈之徒反受重用。百姓对朝廷失望之极,民怨沸腾,只有先获取天下民心之后,方能用兵江北。”
铁桢凝眸望着我:“三弟的意思是……”
“皇上可依先帝遗旨,一方面拟一道诏书,假意封海山为北宁王,予以安抚,向天下彰显您的宽仁,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肃清海山暗藏在朝中的党羽,同时颁布法令,减轻赋役,鼓励农桑,裁减冗官,启用儒臣。严处贪官污吏,凡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三等,从重处理。待朝中政局稳定,民心尽向皇上,才是对海山用兵之时。”我抬起头看皇上,见他一直在微笑点头,显然认同我的看法,心中喜悦,接着道:“不过,在此之前,皇上必欲先除去朝中几大隐患。”
铁桢看着我的眸光忽的一亮:“好,你说。”
“其一为身在京城的几位王叔,他们大多在先帝之时,立下过一些功劳,手下也有一群忠心于他们的幕僚,对皇上即位,他们表面虽无异议,其实心中不服。”
“说的对,朕也有此忧虑。”铁桢微微颔首。
“皇上,要对付他们,其实并不难。”
“哦,继续说。”铁桢语中的赞赏之意更浓。
“皇上可以下旨赐给他们良田钱帛,予以安抚,同时暗中派人,搜罗他们的劣迹,择其中劣迹最多之人,予以惩戒,让他们生出敬畏之心,再寻个理由,打发他们出京,前往各自的封地,他们可以享受封地的钱粮,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