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不分职位,仅以实力论高低。此时春秋五霸,齐、晋、秦、楚、宋五国,宋、楚、齐均已衰落,秦国无意争霸,剩下的只有老牌的霸主晋国还有新近崛起的吴国可以获得争霸的资格了。大家纷纷把目光瞄向晋定公和吴王夫差。二国互不相让,各路诸侯推举的票数也大体相当,纷纷扰扰,争执不下。见当日无法出现结果,太阳西下,周天子使节,宣布休会,次日再议。
夫差回到晋营,吴国的探子来报:“自吴王来参加以后,越国趁国中空虚,进攻吴国,已经攻克吴国都城吴城,杀了太子友,此时,吴国可能已被越国占领了!”
夫差听罢心中大怒,继而是焦急万分,他吩咐手下将士道:“先不要争夺中原盟主之位了,立即回国,*逆贼勾践!”
这时,大夫王孙雒上前道:“吴国已陷,越国气势正盛,我们现在回去定然不敌。依臣之见,不如争得盟主之位回去。到时吴王以中原盟主至尊,必会令越国有所忌惮。再则,如万一越国不害怕吾王的威名,吾王还可以盟主之名号令天下,共抗越国。如我无法争得盟主之位,不但会被越国轻视,也必会被中原各国轻视,到时我们可能会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总之,我认为争得盟主之名比不争盟主之名,对我们有利!”
吴王夫差道:“从今天的情况来看,真正决出盟主之位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你叫我们如何等的如此多的时日?”
王孙雒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大王明日就取得盟主之位!”
说罢,附耳对吴王说了几句话,吴王道:“那也只好试上一试了。”
遂吩咐下去,吴国的消息,不得泄露一句。
次日,盟会继续召开,见大家继续争论,吴王夫差走上主席台,对各路诸侯喊话道:“大家不要争了,寡人有一个办法,就是凡有意争夺盟主之位的来上一次比武,谁比武赢了谁就做盟主,大家看这个主意怎样?”
各路诸侯本身并不想自己争夺盟主,见此提议,心想正好可以借机看一下热闹,于是轰然响应!
争夺盟主之位的,只有晋吴两国,于是两国拉开阵势准备决斗。
这吴国军队以作战英勇强悍著称,晋国军队见了吴国的阵势先怯了几分。
晋定公心想与其比武输了,不如现在放手,把中原盟主之位让给吴王,也显得晋国大度。
想罢,晋定公上前道:“中原盟主乃有德者居之,岂能以力夺取?动辄动粗,以力服人,如此一来我们中原各国和乡野民夫何异?我晋国是中原文明古国,不想以此种粗鲁的方式争夺盟主之位,既然吴国如此想要盟主之位,那我们让给你便了!”
说罢,也不解释,带领晋军,扬长而去。其他各国有瞧不起晋国的懦弱的,也有深深佩服晋定公的气度的,吵吵嚷嚷,议论纷纷,各持己见。不提。
欲知那越国为何进攻吴国,吴国到底结果如何,我们下回书接着说。
第七十五回 卧薪尝胆终复仇
第七十五回 卧薪尝胆终复仇
上回书我们说到越国何以进攻吴国,吴王匆匆夺得中原盟主之位快马加鞭赶回吴国。
趁吴王还在路上的时间,我们来说一下,吴越结仇的故事。
这吴国和越国本是同位于中国南方的邻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但越是近邻越是容易发生矛盾。这越国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国的诞生,相传是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
而吴国则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可见吴国在大多数时候是比越国强大的。
尤其是吴王阖闾和儿子夫差经过两代的努力,征战不休,和远处的楚国、晋国、齐国争霸,成为中原的霸主以后。却忽视了一个离自己最近的国家越国。
越国在吴国的忽视下慢慢的长大,终于成长为一个令吴国不敢忽视的国家,可这时再想把它掐死,已经是不可能了。长大以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的父亲勾践的带领下,经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