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西四牌楼没了。北京城的后人只能莫名其妙地看着北京地图上这两个只是“名字”的地名发愣,无从联想或凭空想象两个地方曾分别矗立着四座雄伟、壮丽的牌坊!
西四牌楼的消失,让梁思成身心疲惫,但他还是没有作停下脚步的打算,不但紫禁城、三海等一大批古建筑被完整保存下来,他还虎口夺食,把本已打算拆掉的北海团城完完整整地保护下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梁思成—扛不动的北京古城(4)
据史料记载,中国自古有筑台的历史,秦朝的鸿台高达四十丈,两汉时有神明台、通天台,更让人们所熟知的是曹操的铜雀台,但这些古迹都已经消失,唯有团城这座古台还存活在世上。
梁思成首先说服了苏联专家,但在与市一些行政领导讨论时,他们却坚持非拆不可。此时,瘦弱的梁思成一改平日温温尔雅的书生气,吃了呛药似的“啪”的一声拍案而起:“照你这样,干脆推倒团城、填平三海,修一条笔直的马路通过去好了,还讨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离开会场,直奔中南海西花厅向周恩来总理恳切陈述保护北海团城的理由。周恩来终于被梁思成说动了,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到现场勘查,最终下决心保护团城。
团城保住了,同时,北京明朝留下来的唯一的楠木建筑物—东直门城楼拆掉了。原因很简单,为了东郊机场建成后的交通便利,如果不拆这个城楼,绕道就要多花几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这座楠木建筑,在30年代,一个日本木匠见是楠木古建筑时,向袁良市长提出,愿意自掏两万大洋进行维修。
中国历代对文化的传统观念,局限于诗、文、书、画,向来把建筑视作不登大雅之堂的“匠作之事”。朝代更替,更是以“推陈出新”、以破坏前代遗存建筑为乐事。同欧洲的古国比起来,我们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我们留下了几座?
梁思成认为,个人记忆依存于自身的生灭,因而是微不足道的,但一个民族的记忆不能没有实在的物体见证,民族的感情不能没有实在的依托。这种民族的记忆和情感,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结晶成民族图腾的底色。莫斯科的红场前的一条道路,为避开一个古建筑而拐了一个弯,梁思成觉得这就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梁思成近似疯狂般坚持保护古建筑,并非患了“复古病”。这位留学美国、游历欧洲、学贯中西,又对中国古建筑作了长期考察的建筑学家,一直站在同代人不能理解的高度上,是时代患有严重的近视症,看不清梁思成指点的方向。
早在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在河北宝坻考察广济寺的三大士殿时,欣喜地发现这是一座架构独特、有着极高文物价值的辽代建筑。后来,当他得知当地要拆时,他心急火燎地向河北省有关部门反映,希望保存下来。对方告诉他:“辽代的建筑又怎么样,反正是一个没用的破庙,不如把这些辽代的木头拿去修桥,还能为人民服务。”
梁思成突然发觉自己已经变成一块没用的辽代木头。
但正是这块被雷击雨敲、风啃虫蛀的“朽木”,用15年的时间对全国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写成中国第一本古建筑史籍《中国建筑史》;作为联合国大厦设计建筑师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在1948年编写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简目》,成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蓝本;与郑振铎向周恩来建议在古建筑上安装避雷针,从此结束了雷火对古建筑危害的历史……
作为一生献身于古建筑事业的梁思成,似乎是为古建筑而生。其实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在少年时期对政治有着天然的兴趣,这位清华大学“五四”运动中的小领袖,之所以选择了建筑这门学科,却是因为一个女孩—林徽因。
七
梁思成在北京的住处不多,年轻时随父住北沟沿胡同23号和清华园北院。同林徽因结婚回国后还住过米粮库胡同,其中在新中国成立前住得最长的是北总布胡同24号。
林徽因出身世家名门,父亲林长民曾是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经过双方父亲的撮合,梁思成与林徽因相识了。由于中间插着一个徐志摩,这多少让梁思成有些忐忑。1923年,梁思成的一次车祸,使他的腿落下了终身伤残,但却使他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因考验而愈加坚固和真挚。当梁思成与林徽因谈到出国留学学习什么专业时,林徽因说她将来要学建筑,于是,梁思成爱屋及乌地迷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