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夫妻相见(第1/3 页)
两日后,苍穹澄澈,回到京城的军队浩浩荡荡如流星般汇聚,城门外,各部官员锦衣玉带,列队恭候谢恂回朝,鼓乐声响彻云霄。
谢恂卸下戎装,在各部官员簇拥下来到金銮殿接受陛下召见。萧懿鸾还不够资格到现场去,但是现场发生的事,成了御书台官员之后几日的谈资。
据说,掌事太监一丝不苟地展开诏书,在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中高声朗读道——
“征南副将谢恂,出身将门,武功卓越,此番远征,盛名远波,扬我朝天威。但你幼时顽劣,不学无术,全赖慈母李氏含辛茹苦将你养育成人,本朝以孝义为本,如今你虽然战功赫赫,但望你牢记慈母养育之恩,谦怀恭敬,继续保家卫国,勿负皇恩,方不愧对慈母李氏多年栽培……”
谢恂低头听这段诏书,频频皱眉,掌事太监抑扬顿挫地读到中间,忽然脸色煞白地当众解释道:“这诏书拿错了,不是这张。”
陛下严厉斥责掌事太监办事不谨慎,还说要以大不敬治罪,谢恂只好开口求情,下跪承认诏书内容说的皆是实情。
之后一群太监慌慌张张地寻找另外一张诏书,谢恂和文武百官在大殿恭候着,都知道并不存在。
君臣的会面在难堪的局面中结束,谢恂明知陛下是借诏书警示他和伏将军,谢主隆恩后便主动交出了兵符,陛下也没有客气,痛快地收走兵符,一时龙颜甚悦。
萧懿鸾听说了这些,觉得汗颜,她本以为自己赌气写出来的贺表不会被采用,没想到真的采用了,太监当众都快读完了还假模假样地说什么拿错了,打了胜仗的将军听完贺表后当场交出兵符,真是闻所未闻。
御书台一些看热闹的同僚听说这封贺表是萧懿鸾写的,事后纷纷好奇询问:“你怎么知道谢恂幼时和母亲相伴?”
萧懿鸾连忙掩饰道:“前任谢将军多年来征战四方,想想也知道谢恂是他母亲一手带大的。”
又有人直指细微之处:“你还知道他母亲姓李?”
萧懿鸾不敢抬头直视:“我……我忘了听谁说的,我为了写贺表打听了不少事呢!”
萧懿鸾解释得滴水不漏,众人没有起疑,晚些时候,门房那边差人过来送了一封书信,说是要交给女史萧懿鸾。
这封信来得太不是时候,又或者说,来得太过及时。信封上没有落款,萧懿鸾不得不联想到今日那封贺表,担心是谢恂身边的人查清了贺表是谁写的,特地写信警告。
谢过送信人之后,萧懿鸾战战兢兢地来到后院存放笔墨纸砚的库房,小心打开信封。
信封里有一纸折起来的书信和一块纯白色的玉佩,那玉佩明亮夺目,用红丝线穿着,纤细纹理若隐若现,晶莹剔透,光泽如同天上星月凝结而成。
萧懿鸾疑惑不解,信里夹带玉佩,这会是什么人送的?立刻展开信来瞧,两行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南罗美玉,名曰:白荷素璧。
南罗的美玉?
萧懿鸾愣了愣,莫非是谢恂派人送的?可是,他送她玉佩是什么意思?
萧懿鸾慌慌张张打量周围,没被人发现就好。她心里七上八下的,谢恂居然还有心思送玉佩,是不是因为,他现在还不知道那封贺表是她写的?
如今冷静下来,回想贺表上的内容,萧懿鸾既惭愧又感到后怕。
自己不过是御书台小小的女史,陛下想敲打功高震主的将军,有的是法子,她何苦蹚这个浑水。日后陛下若想重新起用谢恂,君臣二人冰释前嫌,她岂不是要被推出来当靶子,被人治一个离间君臣关系的罪名?
御书台那些比她级别高的同僚虽然对她写的贺表没做什么评价,但是他们分明是一副看好戏的神情,萧懿鸾这才意识到,朝堂上绝无小事,像她这样没有资历没有背景的女史应该小心谨慎,不该强出头。
收好信封和玉佩,萧懿鸾心情沉重地回到办事的书斋,一路上揣着玉佩不免又想入非非,谢恂和南罗公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一日转瞬即逝,次日秋意渐浓,萧懿鸾在御书台女史的官舍醒来,门虚掩着,舍友孔姣不在房里。
萧懿鸾感到一阵凉意,下床后便在昨日的常服外面添了一件水绿对襟锦衫。白荷素璧在她枕下压了一宿,不敢拿出来瞧,把玉佩藏得这样严实倒不是因为对谢恂这个名义上的夫君有什么幻想,而是怕人看到之后又问东问西。
其实也可以跟人解释为:收拾换季衣物的时候在包裹里翻出来这块玉。
想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