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页)
家港比自然小得多。常熟总人口超过百万,张家港有八十多万,太仓只有四五十万人,面积也比上面两个大县市小了近三分之一。过去通常情况下如此论说太仓,太仓人自然心里不服气,但不服不行,因为中国许多事是要看“总量”的。于是太仓吃亏是必然,“小太仓”的名声也是这样有意无意中形成的。
太仓人憋足劲,这些年“小个子”使出了大劲,连年跨上新台阶,与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几位老大哥一起,也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可是苏州人知道,太仓能进百强前十名,使的劲儿绝对比几位老大哥要多得多。所以当获悉太仓进入百强县市前十名时,苏州领导特意跑到太仓表示祝贺。“小弟弟”进入百强前十名,对于苏州来说意味着“全体出线”,对太仓来说则意味着从此谁也别小瞧了“咱”!
“咱是好样的!”太仓人扬眉吐气啊!
开始我并不了解,后来才知道,十多年前的上世纪末,太仓有过一段“屈辱”的时光。那个时候苏州除太仓之外的各县市发展得已经相当强大,一直高居于全国百强县市的前五位,惟独太仓这个小弟弟始终没能上百强前十名的榜。那些年与太仓一路之隔的邻居昆山发展一日千里,“昆山之路”的光芒和声望闻名天下,他们的开发区经济模式如日中天。恰巧那时正在进行撤县改市的风潮,于是有人在苏州领导面前出谋:干脆把“强昆山”与“小太仓”合在一起叫“昆太市”吧!
第22章金太仓之光(3)
“昆太市好啊!昆太市一旦成立,我们可以同上海市较量较量了!”昆山人暗里欣喜若狂。昆山人是能干大事的,他们对此十分拥戴。然而太仓人心酸死了,说什么也不会同意这种“屈辱”的合并。
此事真假我没有考证,我想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在1988年前,昆山是不如太仓的!”陆冬权,一位解放前参加过地下党的老太仓人告诉我。
“我给你举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我们太仓还有1620万斤粮食在粮库里放着,是多年积存下来的。县委看到老百姓的地里没了收成,便决定将这些粮食拿出来救济大家,结果使太仓老百姓安度了三年困难期。可昆山那时穷得不行,老百姓拆了房子跑到我们太仓的一些富裕镇上去换粮食。我们的老百姓还不敢把粮食换给昆山人,县委也不敢,后来是苏州专区的领导发话后才给昆山人换了,那可是救命粮啊!太仓有粮,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浮夸风中虚报粮食数量,结果队队都有余粮,百姓没有因大灾饿肚。从合作社开始到人民公社的那几年里,太仓人向国家交粮一直是全省第一名。所以我们太仓自古以来有‘金太仓’之称。”陆老说。
而今天当我们再步入这片金灿灿的土地时,你会惊喜地发现,“金太仓”是真正意义上的名不虚传。
近十年间,太仓是苏州各县市中变化最大的,其增速和增幅也是最大的,主要标志不仅体现在它的地区生产总量上,更体现在它的人均水平上。但那次我在饭桌上听到*太仓市委宣传部长陆卫其说出的另一个数字令我惊奇不已:太仓现有近50万人口中,竟然有百岁老人好几十位!九十岁以上的有一两千人……
“我们太仓的‘老寿星’是全苏州最多的!”陆部长很自豪地告诉我。
这让我暗暗吃惊,因为过去一说起经济发展,有一件事总挂在我心头:父老乡亲们口袋里的钱和存在银行里的钞票比以前多了,生活和寿命是不是也比以前更好、更长了·
以前在别的地方采访,听说过长寿乡一类的事,比如像风景如画的海南三亚的南山一带有个长寿村,到那里一看是因为那里的人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海滩边,空气和风景太好了,不长寿才怪!还有某省的一个长寿村,因为那里的山民根本就是生活在原始状态下,虽然百姓吃的住的和穿的都还十分差,但那里绝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太仓和苏州不一样了,都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几乎是最高的地方,这里要是也有“长寿村”和“长寿乡”了,那才叫稀罕!
可是太仓人告诉我:他们不仅有“长寿村”和“长寿乡”,而且现在整个太仓都成“长寿市”了!
这是奇迹。这是苏州的一个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个奇迹!不总结和宣扬这个成果,定是一种失误。
我在太仓采访听说这事后,比听说太仓这些年增了多少财政收入更兴奋,于是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到了两个村,一个叫协心村,一个叫太星村。它们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