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机前面两排座位拆去,乘客席位从一百一十二个减少到一百零四个,以增加空间。另向乘客免费供应饮料,由于航程罕,估计空中小姐大概只来得及给乘客送上两杯饮料。西南航空在报刊上登了整版广告,宣布一等舱“经理级”座位的开设。
每张机票售价二十六元。
布朗尼夫和得州国际两家公司会有怎么反应呢?西南航空一位副总裁说:“开始几天,我们的确捏了一把汗。”布朗尼夫的第一个反应是,从七月十一日开始给达拉斯——休斯敦航线增拨一架飞机,做到基本上每小时有一次航班。七月十七日得州国际将票价提高到西南航空同样的水平。七月二十一日布朗尼夫也跟进,并且在晚上七时三十分后,在达拉斯——休斯敦航线上增加了一次“日落”班次。由于布朗尼夫增加班次,提高票价。乘坐西南航空的旅客在当年第二、第三季度下降了百分之二,但实际营业收入却有了增加。
西南航空九月份展开了新的广告攻势。这次的中心口号是:请您回忆一下没有“西南”以前的日子。广告公司认为这个口号有号召力。西南航空主要通过电视和广告牌作宣传,强调该公司班机准时可靠。
十月底西南航空再次调整票价。十元的廉价票由半价票取代。单程十三美元,双程二十五美元。每晚八时后实行。又恢复了星期六的航班。周末的机票一律半价。三个星期的广告攻势取得了显著效果。一九七二年十一月西南航空的客运量比十月上升百分之十二,成为全年营业额最高的月份。
一九七三年,西南航空的主管人员将注意力转向最棘手的问题上。虽然公司在达拉斯——休斯敦航线上赢利,但在达拉斯——圣安东尼奥航线上却赔本。公司在这条线上每天有八次航班,布朗尼夫有三十四次。一九七三年一月份西南航空在这条航线上每班次仅有十七位乘客。经理人员认为如果载客量不上升。他们将被迫取消该航线。因此决定作最后一次努力来吸引更多乘客。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二日他们宣布该航线实行六十天半价票,并在电视台和电台上大作宣传。西南航空的算盘是:如果此举成功,半价就保持不变。宣布六十天的用意是刺激乘客的兴趣,同时也减少竞争对手报复的可能。
半价票运动立竿见影。第一个星期,达拉斯——圣安东尼奥航线每班次乘客递增至四十八人,而且继续在增加。
二月一日布朗尼夫在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宣布在达拉斯——休斯敦霍比机场航线实行半价票至四月一日为止。而该航线国际机场票价仍保持原价。
西南航空的经理人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
西南航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参照实例后面附载的十页关于该公司的客运量统计、年度报告、飞行成本、广告样张、损益计算书等资料加以研究。西南航空应不应该在达拉斯——圣安东尼奥航线上实行半价?它的长期价格目标是什么?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西南航空应该占取什么地位?如何与两家竞争对手瓜分市场?西南航空如果认识到三家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依靠,那么挑起价格战的得失将会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八十分钟的课堂讨论中一一解答。
最叫人紧张的是老师叫你作开场发言。谁也不知道老师会叫到谁。老师的这种特权使大家不敢不好好准备。不过一个班上有九十位同学,有时也抱着侥幸心理。希望不给老师叫到。一般来说,开场后,只有举手的同学才被叫到。
美国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再敷陈理由,列举事实,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思维逻辑。这种方法使人一开始就明白说话人的立场。
中国人喜欢先罗列事实,作详尽周密的分析,在考虑了种种可能性后再献出锦囊妙计,并申述理由,听众往往要等上半天方明白底细。
法国人则乐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的“之”字形推理,叫听众历经曲折之后,才领教说话人的高见。
上述诸艺,各有千秋。可是,既然是在美国学校里学习,你就不得不遵照美国人的心理组织自己的发言。否则会使听众彷徨,乃至影响你发言的效果。
你准备的发言可能和别的同学重复。如果别人先你发言,把你要说的说了,那你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缄口不言,自认倒媚;一是改变话题,即兴发挥。另外,评论别人的发言,亦属不坏的一招。提问题也是参加讨论的一种形式。美国人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不会不懂装懂吃闷亏。自己准备不足的课,你可采取主动先发制人,以免被老师来一个冷不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