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里,我们要分析八百个实例。一篇实例短则一二十页,长则三四十页。每星期一三五上三节课,二四上两节课。除了实例外,还发给我们与实例有关的背景知识、理论说明等参考资料。阅读分析一篇实例至少需要二三个小时。
经理学院的评分,有一半取决于上课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
极少有书面作业。上课发言不但重质重量,而且讲究时间性,满腹经纶,准备得再好,如果教授没有请你发言,就只好按兵不动,坐失良机。老师是否容易看到你举手,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你坐的位置。
在半圆形的教室,梯形座位的能见度是不平均的。以面向讲台的中座能见度最佳,两旁次之,号称“天空座”的最高一排和“爬虫座”的最前一排的两侧最差。神经容易紧张,较为腼腆的人,宜坐在最前排,因为发言时只见老师而看不见身后的同学。“天空座”的同学发言时,全班同学转身瞩目,不习惯在大庭广众发言的同学可能会因之怯场。
究竟选什么位置坐,这与你准备采取的上课战略目标应该一致。作为班上外国学生之一的我坐在哪里,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为数不多的外国学生享有某种特殊的注意力。
有的同学对于座位之重视,显然达到了神经质的程度。开学后第二天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年级盼教室是固定的。学生的座位从第一天第一节课起就固定了。坐在什么座位,本无定则。第一天第一节课早到的同学自然能选到较中意的位置。选好座位后,每人将学校准备好的名片插在桌前,这座位就是你的合法席位了。从此约定俗成,无人提出异议。第二天上课时,所有的教室都井然有序,学生的名片各得其所。唯独C 班不然。教室里沸沸扬扬,一片混乱。原来不知是谁在前一大晚上偷偷拔掉了所有的名片,把它们扔在讲台上,全班第二天上课时不得不重新定座。不少人第一天辛苦挣得的中意座位已为别人所占,而那些在前一天没有争到佳席的人则暗自庆幸,虽然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第二次抢座事件,C 班的气氛却从此蒙上了一层彼此猜疑的阴影。
经理学院设有专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择业方面的心理学咨询。咨询服务处的校医每年大约接待七百名学生。上课发言感到困难是学生“就医”
最普遍的原因。新生要是到了开学后第三个星期还缄口不言,恐怕就需要一些心理治疗了。第二个最普遍的就医原因是考试引起的焦虑和失眠。考试前失眠或焦急本属正常,但过度忧虑,惶惶不可终日,则是犯了心病,得由MBA咨询服务处的心理学专家开一贴心药。心病和其他疾病一样,越早发现,越早就医越好。即使是杯弓蛇影,一场虚惊,那也无伤大雅。因为保密是医德。
不过,不管求什么心理学家的指点,哈佛经理学院恐怕终非神经脆弱者的安乐窝。
三 天高任鸟飞如果相互斗争是自然的一个法则,那么相互扶助至少也是一个。但是对于物种的进步与进化,互助比互争更为重要。
——克鲁泡特金哈佛经理学院使用的实例取自现实世界经理人员的第一手报告。从工业制造厂到政府部门,从非营利组织到金融机构都有。
实例讨论的课题或为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计划,或为跨国公司的组织变革,或为资方与工会谈判的战略,或为女经理人员在单位里受到性骚扰时的对策,涉及面颇广。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不知道实际结果的情况下,分析实例中描述的问题。想出解决方法。经理学院在每篇实例的首页都煞费苦心地声明:本实例专为课堂讨论而撰,无意论断当事人对问题的处理是否有效。
一般来说,同学先独力作业,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集体讨论。差不多每个一年级同学都参加了学习小组。小组通常由四五个住在邻近或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大家定时开会,一起切磋琢磨,共同研究第二天上课要讨论的实例。
上课发言胆怯的同学可以在这个小集体里先演习一遍。在学习紧张的时候,聚在一起的片刻,还可以收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
课堂上,教授引导全班,以学生发言为主,分析实例中错综复杂的局面,辨识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权衡互相制约的因素,再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最后以该企业的目标为指针,制定行动计划。哈佛的实例一般没有标准答案。正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