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学、社会服务、体育运动、宗教活动;进取型为:公共演说、法律、政治、经商、推销、企业管理;常规型为:办公室工作。
然后将你的兴趣和在职者比较,兴趣相近,说明很可能你会喜欢他于的那一行。测验结果,我的兴趣与进取型中的投资管理经理和市场营销经理最相近,与艺术型中的律师和摄影家较近。
经理学院的实例法和课堂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你的能力和个性。
有的课程你很感兴趣,你分析实例得心应手,也许说明你可以考虑类似的工作;有的课程你觉得沉闷乏味,视为畏途,也许你就应该回避这类工作。
到了二年级,如果对自己要干什么还不清楚,可以找MBA 咨询服务处的心理学家请教。除了帮助择业以外,该服务处还帮助同学克服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上课发言有困难,不适应实例教学法,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怯场,以及MBA 课程的压力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困难。据说每年有六百多位同学登门求教。我虽从未问津,却不是因为我小视心理学,而是出于对心理学的天生兴趣,当了自己的心理学医生。
谋职的第二步是写个人简历。哈佛择业办公室专门准备了《学生简历撰写指南》。简历列举自己的背景、经历、成就、兴趣、特长,力求用词简练、准确、鲜明。经理学院崇尚实于,择业办公室特地挑选了一百五十个“行动”
词供学生采用。为避免歧视,保证就业机会均等,哈佛不准学生在简历中提年龄、出生地、宗教信仰、性别、种族、肤色、国籍、残疾,不准夹照片。
个人简历可以说是一份自我广告,尽管单靠风格和语言并不能保证成功,但是一份马虎的简历很可能使学生丧失中意的工作。择业办公室还组织了帮助同学撰写简历的写作班子。我的简历除请写作班子过目外,又征求了教授和同学的意见,反复推敲了一番才定稿。
简历可由哈佛负责印刷,也可在校外自找人印。每位同学的简历印五百份,其中四百份由择业办公室装订成《学生简历册》,出售给有意来我校招聘的公司。
从九月份起,各公司就陆续派员来校游说,往往是总裁亲自出马,随员中一定少不了经理学院的校友。这些公司在豪华的酒店竟相举行招待会,有的在开会前向每个出席的同学赠送礼品;有的邀请小批同学与公司头面人物聚餐。一个MBA 学生往往有几家乃至十几家公司竞相争取。
学校的职业咨询服务处每周出版职业通讯简报。该处各有一千三百多家公司的背景材料、年度报告、报章摘要、招聘职称及其他有关资料,还按行业、职称、地区、工作内容将各公司分门别类。咨询服务处备有大量录音录像带,为同学熟悉某公司某项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感性知识,并公布各行业各职称的工资标准,让同学谈判时心中有数。此外,经理学院还将历届MBA 毕业生按公司汇编成册,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向一万多名校友打听情况,征求意见。学生会和各专业俱乐部还举办专题讨论会,邀请三四年前毕业的校友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在各行各业的经历和成就,如何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经理学院自己也参加招聘,且是最大的雇主之一。
美国二十多所重点管理学校公认,哈佛经理学院为学生谋职提供的服务,是全美大学中最先进最全面的。
二年级的功课不比一年级轻,谋职的压力使生活更加紧张,但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紧张,写求职信,面谈、出访,都要在课余进行。万不得已,才顾此失彼。
如果当天的日程表有谋职约会的话,出门前就得按一套不成文的衣冠法打扮一番,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去赴约,会引起对方怀疑你谋职的诚意。在谋职的高潮期间,课堂上每天总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衣冠楚楚。
平常穿戴鲜艳的女同学到了这天,往往像男同学一样,穿上深色的服装,耳环、项链是唯一的女性标志,女生的这种打份几乎千篇一律,就像制服差不多,来校招聘的女校友亦是如此。
关于这个现象,我们曾有机会在上“零售学”时讨论了一个实例。由于女性解放,进入经理阶层的女子逐渐增加,许多职业妇女不约而同地穿上男装。但一般百货公司和妇女服装商店没有专柜经售妇女的职业装,于是有人开了专为女性经理服务的服装店,想乘机捞一把。实例文后还附有预期销售量的统计数字,显示这是一个有厚利可图的市场。
我当时发言说,在女子解放的今天,出现这种女着男装的现象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