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儒家思想”,能把“六十而耳顺”理解成“六十岁时一剑在手,无人拂逆”,也算是相当奇葩了。
刘桑将公子喜的话拿出来大批,公子喜自然要与他争个面红耳赤,只可惜,虽然刘桑不是什么饱学之士,对付公子喜却已是绰绰有余。
辩论中,他又用上了墨家的辩术,要知道,墨家自祖师爷墨子起,就不止长于机关术数,同时也长于辩论,其与名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辩当年更是无人不知。
但是与名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诡辩不同,墨家的“正辩”讲的是堂堂正正,条理分明,而墨翟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鼻祖,墨家文有“辩”,武有“侠”,其中的“辩”最初特指的就是墨家独一无二的辩论之术。
只看墨眉,那般纤弱、时常害羞的一个小姑娘,平常时候虽被刘桑各种调戏,但一旦真正说起理来,刘桑仍然甘拜下风,便可知墨家的文辩是如何厉害。
刘桑最多是半桶水,但其敏捷的思路和对墨家辩术的运用,一下子就说得连半桶水都没有的公子喜哑口无言。
……
第七十九章 《道德经》(加更求收藏)
(加更了,求推荐票,求收藏。)
夏萦尘、桓远求、安度明、贾屈庭等因对儒家学说一窍不通,刚才听公子喜说得头头是道,还觉其文才了得,现在看他在刘桑一字一句的批判下,一脸通红,yù辩无力,纵然强辩,也不过是死撑,连自圆其说都难以做到,心中暗道原来这人是个绣花枕头。
刘桑批完还不过瘾,又把“三十而立”那句翻出来,解释一番,这几句话,在他上一世里,早已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探讨,网上一查就知其意。
众人一听,果然要比那“三十有成、四十大成、五十岁进窥天道、六十岁一剑在手天下我有”啥的,靠谱多了。
小珠小凰分别守在夏萦尘和刘桑身后,小珠幸福地想,原来爷这么厉害?小凰亦是睁大眼睛看着刘桑,仿佛到现在才认识他一般。
连夏萦尘也暗自惊讶,虽然知道他这些rì子时常在灵源阁里读文看经,经常钻到里面就不出来,自从墨眉到了侯府后更是如此,却没想到他的学问竟已到了如此地步?
公子喜原本想要表现一番,没想到不但没有表现成,反而当众出丑,尤其是还有夏萦尘、胡翠儿、胡月甜甜这三位美女在场,更觉丢脸,他自诩名士,而刘桑却不过是个农村出身的小子,这个脸如何丢得起?
不由得拂袖而起,冷冷地道:“尽是一派胡言,本公子也真是,与一个残废在这里争论什么。”竟然就这样怒极而去。
刘桑摊手……自己果然是吃饱了撑的,看吧,就跟上一世网上论坛里的某些人一样,死鸭子都是嘴硬的,输了就是不认。
公子喜虽然拂袖而去,其他人却也是聪慧之人,对儒学虽然不是很了解,却早已看出谁胜谁败,只觉公子喜毫无风度,尤其是最后那句话,只要是稍有气量便不该说出,而刘桑虽然出身较低,却颇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恒远求向贾屈庭使了个眼sè,让他去安抚一下公子喜,毕竟公子喜来自中兖王室,乃是贵客。其他人则继续饮酒聊文,而原本并不怎么让人注意的刘桑,被敬酒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酒过三巡,恒远求道:“公子喜虽有不足之处,但儒家在先秦时毕竟是当时的两大显学之一,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前,更是达至巅峰,许多墨者弃墨习儒。现在他们重建儒字,或有可能再现当年辉煌。”
楼玄观却摇头道:“难说,经籍残缺不全,现在虽然暂时齐心,但时间一长,终会导致观点各异,生出派系,彼此争执。想我道家便是如此,当年虽不及儒墨二家,却也从者如云,先秦后期更是隐隐有超越墨家,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之势。及至大秦崩溃之后,始皇帝焚书坑儒、毁法灭道,连一本《道德经》都难以找全,虽收集各类残篇,重建道门,但因经籍杂乱,残章缺句,导致每个人的解读各不相同,相差极大,最终分裂成七宗,彼此内斗不休,道门之兴,遥遥无期。”
刘桑心中一动,停下酒杯,讶异地抬头看去:“《道德经》没有传下来么?”
楼玄观叹道:“《道德经》乃是我道家之瑰宝,分作道经三十七篇,德经四十四篇,共有五千字之多。我道家典籍莫不是以此经为基础,发展而来。但现在传世的仅有一千余字,我道门七宗,都只能围着这一千字进行解读,而先秦时传下的许多经解,亦有多处无法让人看懂。”
听到《道德经》三字,刘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