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宝贵的生命。
但是回到《致加西亚的信》中,他们把罗文的精神庸俗地归结为什么了?归结为—对上司对老板无条件的服从,对公司对岗位无条件的忠诚—偷换什么概念?你以为谁都可以命令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吗?如果西班牙总统让罗文送一封信给另一位古巴将军,他也送吗?他也保证完成任务吗?那不是叛国罪吗?再说,对祖国忠诚和对一个老板的忠诚能等同视之吗?每天有无数公司倒闭,难道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也跟着倒闭的公司跳楼不成?为祖国利益而牺牲生命,那是重于泰山,但是如果为一份工作而累死,那再重也重不过一两鸿毛—一个不重视你生命和健康的公司根本不值得你为他去拼命。
我为什么讨厌《致加西亚的信》?因为它在不动声色地置换前提——军人为国家牺牲生命,那是天职;凭什么一份早九晚五的工作也要夺人性命?那种无视人的生命的老板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即便作为一个将军为了夺取战争胜利而无视士兵的生命都可能遭到非议,何况是一个企业的老板!
在《加西亚》这类书中,你很容易读到下面这类文字: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对那些“收入微薄而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但求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如何一直到白发苍苍,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勤奋起来;也没有人谈及,有些雇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使他们能振作起来。
……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需要人反复强调后才采取行动。这类人既得不到荣誉也得不到金钱。
另外有一类人,只有当他们穷困潦倒时才会去做事。这类人永远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盼望幸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
然而,还有一种人比上述几类人更恶劣,即使有人走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如何做,并且停下来督促他们,也仍然无法将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不停地失业,到处遭遇蔑视的眼光。(《致加西亚的信》)
谁该为成败盛衰负责?(3)
照着作者的逻辑,似乎所有被解雇的人、找不到工作的人,全是因为不具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这未免太荒唐了!有的时候一个人失去工作是因为他就职的公司倒闭了,这就像在战争中,你恰巧很不幸呆在战败国的队伍中。
对于一个不景气的公司,对于一个高层领导无能的企业,你越忠诚,你就越倒霉—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从来不编造故事,如果你不相信我的故事,你自己可以去找一些员工聊聊,看看有没有我说的事情—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一个很有名气的单位,过年过节都要发钱发东西的那种殷实的老企业,后来企业换了一个新领导,这名新领导从上任起企业员工就没见到他几面。新领导喜欢出风头,上报纸上电视,员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企业领导出席各种以企业名义办的活动—比如什么演出了晚会了,后来又听说要拍电视剧,投资规模巨大,接长不短的还能看到自己企业冠名的各种选美比赛歌手大奖赛等等。工厂的财务发现,新领导上任以后,虽然挣钱不行,但花钱可是一把好手,每个活动最少都上百万,而且无论去什么地方,新领导都要包飞机飞去飞回,气派大得很。折腾了一年多,据说新领导来之前,厂子的账上至少有几个亿的活钱,稳稳当当维持生产没问题,但是新领导这么一折腾,下面的中层一看,谁还管生产呀?都赶紧捞—也就一年的光景,企业垮了,破产了。据说当企业发不出员工工资的时候,企业的员工还在报纸上读到他们领导花了30万包了一架飞机出席海南某个选美活动的消息!
最后的最后,那位新领导没有受任何处分,他来企业员工没见到几面,他走员工也没见到,但是员工却要因为他的过失而下岗—这是故事背景。我来讲我的朋友,她是一个勤勉的员工,每天照常上班,照常下班,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旁的员工早给自己找退路,她不动,她不相信这么历史悠久的企业怎么可能说垮就垮,她要留下来和企业共度难关,直到企业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她还是任劳任怨,直到最后企业对她说,你回家吧,你下岗了,她这才如梦初醒—那本告诉你送信给加西亚的人在他的书中是怎么说的?“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可是,她到那时才明白,她的忠诚对于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领导来说,一钱不值。
一个送信的活动和摒除借口的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