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页)
的路要走。
“崔大人”,在崔党的一边有一官员堆着笑容对着崔义玄道,“您可知今日太子早朝有什么要事?”
“咦”崔义玄颇有些惊讶,“葛大人身为国子学录事莫非不知太子殿下今日早朝所要议的事?”
那位葛大人微微有些尴尬:“呵呵呵——下官惭愧确实不知”
崔义玄仿佛理解似得点点头,笑道:“本官倒是糊涂了,葛大人专心致学令本官钦佩,今日早朝所议之事本官倒是知之一二。”
这话一说,不仅崔党人员耳目一亮,便是站在另一旁的“元徐党”人也都动容了。
有人小声地对徐孝德说:“徐大人你可知道何事?”
徐孝德脸静如水,淡淡地说道:“知不知都无所谓,皇上、太子殿下认回了长孙殿下,长孙殿下年少时便流浪在外,尝尽人间百味,为退淮南军更是殚精竭虑,心中装的是大隋千百万的子民,是百年不世出的人物,我们只要以长孙殿下为榜样,心中装着大隋、装着大隋的子民便足够了”
围绕在徐孝德身边的“元徐党”都听得愣了半晌,在他们的记忆中元素和徐孝德是最不待见那位不知礼仪的皇长孙殿下——杨笑,这几日未见莫非变了?
徐孝德晃然不为这些同僚惊疑的目光所动,如今元素走了,元徐党两根大柱在朝堂上倾了一根,所有的事和人徐孝德都要费尽心机,要看得比别人远,比别人透。
当日朝堂之上隆王与太子夺嫡,隆王势盛徐孝德和元素为首的文武百官自然不鸟太子和不知从哪里跑出来的不懂礼仪的皇长孙殿下。可如今却是不同了,别人或许不知他徐孝德怎会不明白这几日官员要位的变迁。
太子为了制肘“元徐党”千里迢迢召回懿妃的堂弟——崔义玄,而次孙殿下杨利便是懿妃所出,到后来无论如何崔党便是扶持杨利,懿妃和崔党打压长孙殿下杨笑是在所难免的,他徐孝德不是愣头青,此时不和杨笑站在同一条线上,也枉为他为官十数年了。
且不说徐孝德这心头翻滚着无数的念头,单表崔党那边的几人对话。
崔义玄身旁的几名新贵听说他知晓今日早朝之事在由衷佩服的同时下巴也高高仰起,眼睛睥睨地看向“元徐党”,那眼里的意思分明透着一句话,“看看,我们崔大人才是太子身边的红人,你们谁能比得上我们崔大人。”
“大人,那今日到底所议何事,您给我们透露一二?”一个官员虽说着话,但目光却挑畔地望向另一方。
崔义玄仿佛没有看到这一些,依旧笑呵呵地对一旁的葛大人说道:“葛大人哪,你们国子学授受六学虽然劳苦功高但对大隋建树却是微乎其微,太子甚是不满哪”
这话明显透着对国子学的不满,但此时崔义玄说话的神态却仿佛无关紧要一般,像是在诉说一件与他崔党毫不相关的事。
那葛大人初听这话吓得冷汗涔涔,但看了崔义玄的脸色也就明白了,这崔大人这是在向自己与同僚示威呢,他所表达的意思是太子虽然不满但到他身上便风平浪静了。
虽是这么想葛大人心中仍是疑惑,不明所以地小声问道:“可——可国子学所授受六艺是儒家经典都——都传承了数百年了,下——官——也——不知如何了”
旁了听了也都暗自点头,国子学授受六学(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义易乐春秋,是儒家经典,数百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是开科举引经据典都有固定的套路,说建树小还真不知道如何再提高一截。
旁边一人略思考了下问道:“崔——大——人那莫非要撤了国子学?”
崔义玄摇了摇头笑道:“国子学倒不会撤,撤了怎抵得住你们这些士子的幽幽之口,但有一事怕是真的,那就是国子学除了授受六学之外恐怕还要新增几个学了”
“新增什么学?”旁边几人也凑了下来好奇地问着。
就在崔义玄想着说话的当儿,乾阳殿门口突地一暗,众人俱朝殿门望去,只见一个头蓄寸余短发的青年人领着两个貌美的少女和一个走路畏手畏脚的老汉走了进来。
那两少女长得天仙一般,左边一人稍显白净,脸容清雅若梅、手里提着一把三尺青锋,端是飒爽英姿。右边一人也是肌肤细腻,微暗的脸庞隐隐然透着一股健康之色,那双乌黑的剪水秋眸滴溜溜地滚动着,刚跨进门槛的当儿显出几许的慌张,但被旁边的提剑少女低嘱了几句也渐渐地变得淡然了起来。
看着后面的布衣老汉战战兢兢,那提剑少女,展颜一笑如百合绽开地说道:“宋老爹,莫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