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齐鲁柯之会(第2/3 页)
鲁庄公长叹一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真是生不如死!”
曹沫听鲁庄公说得如此凄凉,感到鼻头发酸,赶忙拜倒在地,慷慨激昂地说道:“臣愿随君上至柯。到时君挡其君,臣挡其臣,纵然万箭穿心,臣也一定保君上平安,保我大鲁不失尊严!”
,!
鲁庄公听了心中感动,精神一振,急忙将曹沫扶起来,说道:“有臣如此,我复何求!齐国虽强,我又何惧哉!”
鲁庄公让季友摄政,私下对季友道:“我若不归,弟可自立。”季友正色道:“我兄何出此言?兄自有子。兄若不归,弟当尽力辅助世子般,保我大鲁社稷无虞!”兄弟二人洒泪而别。
鲁庄公一入齐境,却见齐桓公早已在边境等候。二人以礼相见,齐桓公和颜悦色,满面春风,全无兵戎相见的迹象,倒像是好友相会,鲁庄公看了不觉心头释然。鲁庄公让随行的军队驻扎在鲁国境内,只让曹沫和几十个贴身侍从跟随。两国君主来到坛前,谦让一番,然后齐桓公为主,走东阶,鲁庄公为客,走西阶,一起拾级而上,管仲、曹沫分别紧随在各自君主身后,特别是曹沫,更是寸步不离。
登至坛上,齐桓公让司仪官将誓约书呈给鲁庄公,请他过目。鲁庄公接过,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某年某月某日,齐侯小白、鲁侯同誓曰:亲如兄弟,共扶王室。齐师出征,鲁以兵车相从。如违此约,上天殛之!”鲁庄公此时不得不从,对齐桓公说道:“盟主有命,焉能不从。”
齐桓公见鲁庄公对誓约无异议,便令司仪官呈上珠盘,盘中盛着一个血淋淋的牛耳。齐桓公先将鲜血涂到自己嘴上,然后手执珠盘,将牛耳托到鲁庄公面前,请他歃血。此时,站在鲁庄公身后的曹沫却突然上前一步,右手一把攥住齐桓公的手腕,左手顺势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厉声说道:“君上且慢!”
齐桓公大吃一惊。为显示会盟诚意,坛上执事皆不带兵器。两国君臣登坛前也都已解下佩剑,却不想曹沫早在袖中暗藏利刃。事发突然,皆无防备,因曹沫距齐桓公近在咫尺,恐他伤了齐桓公,坛上齐人虽多,却不敢乱动。管仲急忙上前,以身蔽护齐桓公,厉声问道:“曹子意欲如何?”
曹沫说道:“齐强鲁弱,大国屡次侵我疆界,占我国土。齐、鲁亲如兄弟,寡君之愿也。请返我汶阳之田,我方能听命于大国。”
管仲请齐桓公应诺,曹沫请求发誓,齐桓公起誓道:“齐小白誓曰:返还鲁国汶阳之田。如违此誓,上天殛之!”齐桓公誓毕,曹沫收起匕首,退回到鲁庄公身后,面色平静,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歃血仪式继续进行。两国君主盟誓之后,齐桓公宴飨鲁国君臣。齐桓公悄悄问管仲:“那鲁国曹沫无礼于寡人,我杀之如何?”管仲急忙劝道:“万万不可!杀一个曹沫容易,但杀一曹沫只能逞一时之快,却尽失盟主度量胸怀。不如善待曹沫,使之自愧,真心臣服我大齐。”齐桓公思索一会,说道:“还是仲父看得长远。”
整个宴飨期间齐桓公始终和颜悦色,礼敬有加。宴飨之后,齐桓公亲自将鲁国君臣送到鲁境。鲁国君臣深有感触,心中暗暗佩服齐桓公,觉得他确实具有盟主的气度胸怀。
送走鲁国君臣,管仲请齐桓公派使者至鲁,交还鲁国汶阳之田。王子成父对管仲的提议很不理解,说道曹沫劫盟,我大齐不杀他已是宽宏大量,自古以来在要挟之下订立的盟誓可以不必遵守,为何真正返还土地?况且,乾时之战,是鲁国为送公子纠回国与君上争位而伐我,我大齐赖上天之助,一举胜鲁,得其汶阳之田,岂能轻意返还?
管仲道:“王子所言极是。只是君上欲称霸诸侯,则不如与之。”
王子成父知道管仲智谋过人,但自己实在想不通其中道理,忍不住问道:“此话怎讲?请相国明示。”
管仲解释道:“鲁是大国,又与我大齐毗邻,我君欲霸诸侯,必先臣服鲁国。单纯依靠武力征伐,不仅短时难以奏效,并且必定死伤甚众,耗费甚多,纵然取胜,也必定伤我元气,如此,则无力应付天下诸侯,何谈成就霸业?对待大国诸侯,不可单纯依靠武力,必须利、信、武并用,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使天下诸侯得其利,信其仁、畏其武,既已与我盟誓之后,就不仅畏我武力不敢背叛,而且贪图其利不愿背叛,信我仁德不想背叛。贪图汶阳之田则失信于鲁国,返还汶阳之田则可取信于天下。从一国视之,汶阳之田已归我大齐数年,不可返还也,但从称霸天下视之,汶阳之田不过区区小利耳,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