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页)
做梦,你舅舅如今是中书省的参知政事,仅比丞相小一点,你就是中了进士,最多点个翰林,有苗不愁长啊。”
信鸽饲养人又抱来一只信鸽,钱万三又把卷好的纸卷塞进苇子秆儿里,再次绑到信鸽腿上放飞。他说:“为保险,有两只足够了。”
李善长无意中又被好听的鸽哨声吸引后,不由得向窗外张望一眼,他说:“那个胖子是谁?我好像见过。”
“是我妹夫。”杨宪说,“你当然见过,他就是当年出一笔好钱修南京城墙,差点掉了脑袋的钱万三,你怎么会没见过?”
李善长说:“怪不得眼熟呢。他不是住苏州吗?来京城干什么?”
“陪儿子来应乡试。”杨宪说,“后天秋闱就要开场了,题目一点风没漏吗?”
李善长说:“怕只有刘基、宋濂和皇上三个人知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不干什么。”杨宪说,“丞相是主考就好了,我们也能沾点光。”
“你可要小心。”李善长提醒他,刘伯温是个六亲不认的人,现在我们不走字儿,更要谨慎从事。
杨宪说:“我知道了。”他说:“丞相今天在我这吃顿便饭吧。”
“不了,”李善长说,“我得回去张罗常遇春葬礼的事,真是可惜了一员猛将。”
杨宪说:“前几天他们从山海关外弄来几个熊掌,我叫人送府上几个,美味呀!我有个厨子专会做熊掌,从前给元顺帝当过御厨,我派他过去为丞相烧熊掌。”
“你真是美食家呀。”李善长一笑说,“但别本末倒置了。官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怎么办?”
杨宪笑了。
五
穿大朝服的朱元璋再次摆好姿势让李醒芳画像。
朱元璋显然脑子里并未停止工作,他对面坐着好几个臣子。
朱元璋问户部堂官詹徽,户部今年用于赏赐的军用布匹怎么办啊?
詹徽奏报,请皇上恩准,令浙西四府在秋粮内征收三十万匹布。
朱元璋断然说不行。不能随意加重浙西农民负担。松江为产布之地,理应由松江征。浙西四府如果都用粮顶布,那么当地市民吃什么?
詹徽只得说:“是。”
陈宁报告说,据陕西巡抚报,在原有每亩地一斗的基数上再加收六升盐米。不然从海边运盐到内陆花费太大。
朱元璋也予以否定,不能出尔反尔,更不能朝令夕改。他让陈宁告诉陕西,六升盐米捐不准开征。
陈宁答:“我们遵旨办理。”
朱元璋又说起今年淮河两岸灾情很重,除准备下免税诏书外,再给灾民发放抚恤粮,他令中书省会同户部拿出个办法来。
杨宪有异议,免税已是皇恩浩荡了,再发放抚恤粮,怕是不妥,国家尚不足用,每年官员的俸禄也很拮据。
朱元璋说他正想减官员俸米呢!得天下者得民心,从前我们做到了,得天下后还要得民心才行。失了民心,得到的天下也会丢掉。
杨宪只得说:“是。”
这时朱元璋已溜到了李醒芳身后。他见画上的朱元璋已初具规模,朱元璋的形象威仪丰满,且在威武中透着慈祥,耳朵大,却不刺眼,下巴长,却显得刚毅。
朱元璋大为高兴,连声拍掌说:“你真是第一国手啊,你们来看!这才把朕的风采、神韵画出来了。”
众人先后过来观看画像,詹徽说“画得像”。陈宁说“神笔”,也有人说:“比皇上真人还差点,谁也难画出天子所有的风采来。”说这话的是胡惟庸。
《朱元璋》第六十五章(4)
朱元璋要重赏李醒芳,回头叫云奇,太监总管说圣上不是派他公干去了吗?朱元璋这才想起,是派他捞泔水去了。
这是突发奇想,却也是朱元璋的得意之笔。当年他讨饭的时候,就从富豪人家的泔水口捞过剩饭菜,他那时能够准确地从每户人家的泔水口判断出富裕的程度。
他决定把这一手绝活用于考核他的臣子们是否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执行这个任务除了交给云奇,似乎委托哪个大臣都叫人难堪,传出去也不雅。
杨宪是朱元璋指令考核的要员之一,云奇也第一个拿他开刀。云奇带人来到杨宪家高墙外,他们推个独轮车,上面放着两个空桶。
有几个穷人模样的人在阴沟出口用大铁勺捞里面流出来的泔水,泔水很稠,里面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