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页)
“朕今天就是来看蒙恬将军的,所以各位爱卿随意,不用如在武信殿那样拘束。”胡亥说着,随意的做到蒙恬的床榻边上,看到桌案上那雪片般的战报,他心头一热。
“爱卿,你养好身子即可,若有大事儿,我会教人来和你商量。小的事情就不必事必躬亲,等来年开春身子好些再给朕卖命也不迟。”胡亥开着玩笑,说道。
几个随行而来的臣子都是参赞府骨梗人物,也都说着凑趣的话,让蒙恬开心。
君臣几人轻松的谈笑了一段时间,还是蒙恬这个武将出身的重臣再次开口,说道:“皇上,臣看了关于李良的奏报。上党郡和我们的三川郡紧邻。李良宣称占领了整个上党,但是臣分析他或许只占领了上党部分,和三川郡接壤的临济县恐怕还在赵军手中。若是打算救援顺便占了上党之地,恐怕要和赵军大战几场了。”
点了点头,胡亥说道:“朕已经给王贲发了诏书,令他做主帅,出山川,踏临济,驰援李良。这是给其他想降秦却又举棋不定的人一个定心丸,容不得出差错。”
“上次选材取士中出现的苗子,好的很有几个。臣看现在划归王贲麾下的李剑和卫霍都不错,年纪也正轻。臣已经以大司马的身份给王贲写了私信,希望他能在这次征战中令李剑和卫霍为先锋。大秦不能指望老将,年轻将领才是未来的军魂。”蒙恬所说,句句谋国。
胡亥点了点头,如此忠贞的臣,古来少有。他可是历史老师,脑袋里上下五千年的帝王臣子故事可不少,能忠君爱国的臣子,在历史上不算太多。如蒙恬这般鞠躬尽瘁的臣子更是屈指可数。
蒙恬顿了顿,说道:“如今军中善战的将领并不少。可能够在这乱世,为国谋划的栋梁文胆,却不多见。为国家计,应该立刻从世家大族中遴选文臣良才。李斯丞相那里要和各个反王搞连横之策,也却不料唇枪舌剑的文官。”
李斯点了点头,说道:“一旦连横一个国家成功,那一个文官所取得的胜利,不亚于一只大军。臣的手头,人不少,人才,不多。”
胡亥点了点头,刚刚蒙恬说让他在世家大族中遴选人才。这正是他也想说的一个问题。
五千年华夏之所以一直动乱,直到1949年建国才算逐渐安稳下来。之前的什么汉唐盛世,终有落幕之时。
究其原因是人们在动乱的年代看不到希望,所有权势门路都在世家大族手中。贫苦百姓,没有出头的念想,胆大的自然揭竿而起,走上反叛的道路。
后来虽然有了开科取士,一直沿用到清朝,可没钱人家的孩子,依旧是不能公平的得到教学资源,贫穷之人还是难以出头。
如今这乱秦,动乱虽然不都是由此而起,但烧起这反叛第一把火的陈涉等人,的确就是被逼迫的没了活路才起兵的。
如果给百姓一个翻身的希望,一条活路,或许仍然会有反叛之事,但绝对不会有这种星火燎原之势。
这些想法,胡亥自从在百家楼出来之后,就整日思考。
“蒙恬说的对,如今朝中,老臣居多。若不趁早后备些文官,恐怕将来朝中骨梗无人啊!”胡亥感叹道。
“不过这选人,朕没打算只从门阀世家中选。朕想开科取士。”胡亥胸有成竹的说道。
“开科取士?”几个臣子互相望了望,显然不知道皇上再说什么。
(各位看过的兄弟姐妹,顺手给扔个推荐票,收个藏啥的。写作是本扑街狗的一点爱好,求各位走过路过的,往碗里投个推荐票啦!o(∩_∩)o哈哈)
第145章刘墨
胡亥简要的把后世才出现的科举制度说了一下,几个大臣听的很认真。
“这科举制度,倒是选材的好办法。难得陛下想的如此周到,若不是从未听说前朝有过科举制度,臣都以为陛下这是抄袭前朝的。如此规范的科举制度,臣看可以,只是这样一来,黔首和世家大族同场考试,恐怕会引起世家的不满。”蒙毅到底是文才胜过乃兄,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李斯则摇头说道:“我大秦自商鞅变法起,尊崇法家,这才立国。可听皇上所说,这科举似乎人人可以参加,这样一来,恐怕动摇了我大秦法家根基。”
他是法家出身,虽然用诡计害死了法家的韩非子,可毕竟还以法家自居。若皇帝引入别家学派进入朝廷,恐怕法家的根基就会受到冲击。
“是啊,我大秦以法立国,如今要改弦更张,可循序渐进,如此大动刀斧,是不是有些过?”优旃第一次犹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