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页)
整个朝廷,乃至整个天下,有数不尽的才俊等待发掘。天子左右空了,很快就会填补上新的干将。上官循在三千羽林中脱颖而出,扶微封他为奉车都尉,让他掌御乘,也算是对上官氏的提拔。
侍中挡风挡得一本正经,她正惆怅,他在她右前方站着,想不看见都不行。悲伤需要环境培养,她的视线转来转去避不开他,无奈地笑了,“丞相走远了,我们回去吧。”
侍中道是,上前驾起了手臂供天子借力。爬坡和爬梯一样,上来容易下去难。他一步一步踩稳了,把自己当成台阶,平平安安将天子送到了直道上。
扶微登上軿车,一路都昏昏的,回到宫里病了一场,右耳的听力也是长期不见好,她对太傅说:“我大概是要聋了。”
太傅眼看着天子日渐消瘦,虽然朝堂上依旧雷厉风行,但燕居时难掩憔悴。就像一朵养在陶罐里的花,借着水势迅速盛放,然后慢慢枯萎,逐渐有了凋谢的趋势。
他看在眼里,急得厉害,“臣知道,陛下日理万机,劳碌异常,但龙体还是要当心的。上官侍中的死……”一眼看见旁边侍立的上官循,连忙又改了口,“臣是说汲侯。汲侯的死令陛下伤神,如今相国又远离了朝堂,陛下一时难免心慌。不要怕,臣等在陛下身边,不会弃陛下而去,定为大殷昌盛战至最后一口气尽。陛下是臣一手教导大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陛下在臣眼里,就像自己的孩子,因此臣有时忍不住为陛下操心,管东管西令陛下不快,陛下切莫记臣的仇。”
扶微失笑,“老师何出此言?学生知道好歹,从来没有怨怪过老师半句。”
太傅欣慰地笑了,“如此,老臣又少不得要忠言逆耳了。中宫之位空缺已近三月,陛下就没有想过另立吗?”
这下扶微笑不出来了,心道自己是太给他老人家面子了,有时候他确实操心得多,有点讨厌。
她摸了摸鼻子,“此事暂且不议。老师是知道的,上次的夺宫案里,皇后被其弟所害,死得不明不白,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心如刀绞。事情方过去三个月,老师就劝我另娶,我觉得对不起皇后,还是再待一年不迟。”
太傅歪着脖子,似乎甚是为难,“陛下与皇后鹣鲽情深,老臣明白。然而后位悬空,终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天下大定,必要乾坤圆满方为上。况且梁太后千秋那日,太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那种大逆不道的话,臣以为,陛下可借立后之机向朝野正名,陛下何不考虑一下臣的建议?”
所以她的身份终究是个很大的难题,要正名,便又要拖累一个无辜的人,她再也不想这样了。
“我有个秘密,打算告诉老师。”她不好意思地微笑,“老师听了,千万要为我保守才好。”
太傅立刻如临大敌,连皱纹里都装满了惊惧。不敢知道,但又想知道,咽了口唾沫点头,“臣的口风很紧,陛下尽可放心。”
天子似乎有些忸怩,搓着手,踢着石子,压低声道:“那天太后的话,也不全是错的。”
太傅倒吸了口凉气,腿肚子一软,险些栽倒,“上……这是何意啊?”
天子犹豫了下,半晌才道:“诸君口中不说,背后议论我长相的,定然不少。皇帝全无男儿气,长得像个姑娘……其实老师不知道,我是个断袖,所以对册立皇后或者御幸后宫一事,常觉力不从心。”
太傅被她一席话吓傻了,倒退了好几步,靠着殿里抱柱直喘气。仓惶间看向侍中,侍中脸上表情比水还淡,显然并没有被天子的话吓倒。本来就是这样,老一辈可能无法接受这种事,对于年轻人来说,找个娈童认个契兄弟,不算什么大事。
于是太傅在两个少年人的目光里,感觉到了垂垂老矣的难堪。果然一脚迈进棺材的人,跟不上形势了。
他舔了舔唇,绞尽脑汁,“那个……臣倒并非不赞同,只是陛下身份殊异,承载着大殷六十余年的基业,必要有后,方能安定人心。就说汉时,文帝有邓通,武帝有延年……其实只要天子不废六宫,照常生育皇嗣,床榻上有个把男宠,也无伤大雅。但若是天子沉溺,危及社稷,那就另当别论了。陛下是圣主明君,这点不需臣提点,所以还请陛下勉为其难……”这个话题太叫人尴尬,实在是说不下去了。
可惜太傅劝得再多,天子依旧意兴阑珊,只是眉眼弯弯看向他,“我同老师交底,是想请老师替我想办法推脱。暂且不立后,或者待算缗令推行完了,再说不迟。”
头昏脑胀的太傅抚额去了,她回头看了眼上官循,“刚才的话,没有惊到侍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