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为天地立心,立的是圣人之心。
为生民立命,存其心,养其性,立的是民吾同胞。
为往圣继绝学,继的是忠孝仁礼。
为万世开太平,开的是物与胞民,休明盛世。
这四句话言简意宏,它是一种理想,一种愿景,它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能达成,而在于引导读书人前行的方向。
贺盾知道这些话能劝得动王轨和李德林。
因为他们都是纯正的读书人,文人,士人。
这是大天'朝古代的文人独有的情怀和特色。
他们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企图维护社会公义、价值、秩序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根植血液,无论他们出世家贵族,还是寒门子弟,都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他们怀着这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心,就不断的试图帮助统治者管理好国家,管理好社会,无论是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己任,是为国家兴亡奔走呼号,还是为建功立业豪情万丈,读书的目的最终都是这一个。
尽管他们常常受到迫害和遗弃,却永远不会放弃这种身为士子文人的荣誉和使命。
所以王轨早知自己大祸临头,还是答应了宇文邕临终托政,并且言之必践,亲属劝他逃走,他却说出‘忠义之节,不可亏违’这样的话来。
王轨无罪被戮,天下知与不知,无不伤惜。
贺盾深吸了一口气,朝王轨李德林恭恭敬敬行了一次大礼,道,“还请二位大人珍惜珍重,一切都会过去的。”
王轨已是满面泪痕,嘴唇微微抖动,伸手将贺盾扶起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枉费我活了几十年,竟是不如你这小友活得通透……”
李德林亦是双目泛红,神色动容,起身朝贺盾行礼,郑重拜了一拜,“阿月,德林承蒙你相救,感激不尽,阿月你放心,我与王兄,往后会谨慎行事的。”
两位想通了便好。
贺盾长长舒了口气,端起杨广给她倒的茶,说了声谢谢,喝了口润润喉,有些局促地朝三人笑了笑,尽量把舌头捋直了说话。
她又要说谎了,“说起来前辈可能不信,这四句话是我做梦预见的,前辈知道我们相士经常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有一回我就梦到在几百年之后一个叫北宋的朝代,有一位大儒名叫张载,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这四句话是张载大儒说的,因着是将来的事,我不问自取用了此话,夺人著作成就,已是偷了,所以还请两位前辈,还有阿摩,不要将这四言透露出去……”
毫无疑问,她神棍的身份让她在这个特殊的朝代行事方便了许多,但借用先哲们的东西总归不妥,虽是无意为之,但也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了,贺盾想。
贺盾虽是说得磕磕绊绊,有些词眼还很难理解,但李德林王轨才高八斗,著作等身,自是清楚贺盾的意思,他们信她,便也明白这其间的道义在,纷纷点头应下了,只王轨怅然道,“可惜生不同时,否则这四言言简意宏,振聋发聩,该自此流传千古经久不衰,警示世人才好。”
贺盾莞尔,见二位前辈脸上悲戚之色散了许多,又努力组织措辞安慰道,“大人忘了李大人了么,李大人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近日来也无事,府里春光正好,二位大人都是饱受国书之士,如今有了这等倾心交流的机会,出一些警世高言不是易如反掌……”
贺盾目的就是想让前辈们高兴些,莫要为先帝和新君的事伤怀,李德林与王轨自是看出了她颇为笨拙的宽慰,对视一眼,皆是摇头失笑,心里郁气散了不少,端了面前的清茶喝了起来,皆是长长舒了口气,与贺盾谈起儒家儒学的事,浸泡在学问学术的氛围里,倒是抛开了烦心事,相谈甚欢,其乐融融。
时间过得飞快,待到了隋国公府,杨广送两位大人去住的院落,吃穿用度也一并安排好,末了又点拨了两个沉稳机灵的小厮去伺候,待安排妥当,这才去独孤伽罗那里回禀了,因着是宇文赟自己开的金口,这府里都是自己人,倒也不怕什么。
等两人从独孤伽罗院子里出来,已经月上中天,府里安静极了,天地间宁静祥和。
贺盾一路奔波去了洛阳,不待停歇马不停蹄又赶回了长安,方才又经历了一场对她来说超负荷的突发事件,现在暂时渡过难关,心里虽是安心了,但是是真累,腿软,重得像灌铅一样,也饿,也冷。
比先前想带高纬冯小怜逃跑的时候可是紧绷危险多了,好在现下算是暂时渡过了一劫,以后如何尚且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