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及晁衡,大使将日本孝谦天皇女帝继位后为改革图新,一心师唐兴帮的治国之道向玄宗作了详细介绍。
玄宗听了很兴奋,夸奖道:“日本现在有了贤明的国君,今天看见诸位个个谈吐不凡,不愧是来自礼仪之邦的使臣啊!”随后他讲到了奏折。说:“你们的奏折朕看过了。你们请求晁衡和你们一起回国的上奏,朕——理解你们……”
因为上一次他就没有允许晁衡回国,这一次大家听他口气犹豫,脸上立即显出担忧的表情。
玄宗说:“尤其是看到晁衡夹在奏折里思乡的诗,让朕不得不再三考虑了。人非草木,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应该让他回去看看了。朕准许了。”
晁衡欣喜万分地跪下,大声谢道:“皇恩浩荡,微臣叩谢皇上!”
诸使也一起表示谢意。
“但是,”玄宗说:“朕并非让他一去不归,而是任命晁衡为唐朝回访日本的使臣。”
大家一听这话,又再次拜谢。晁衡也表示身为大唐臣子,奉君命回国看看就一准返朝。
玄宗很满意,他又说:“关于请鉴真和尚传戒的奏请,朕也没有异议。”
日本使节听玄宗连批两个奏折,更是欣喜。
玄宗郑重其事地说:“鉴真和尚佛法龙像,名声称远闻。实乃大唐国宝。既然日本国与我大唐有缘,又需要鉴真和尚前去弘扬律法,教化众生……朕准许他随船前往。只是……道教教祖李耳乃我李唐宗室的祖先,朕建议你们再邀两位道士同行。”
三位大使一听这话,面面相觑,喏喏不语。
返回四方馆后,三位大使犯了难,日本朝野正在兴盛佛教,如果请两位道士回去,天皇恐怕也会怪罪的。可在这里对大唐皇上的要求置之不理也不合适,说不定还会把问题复杂化。怎么办?
藤原清河一筹莫展:“如果我们拒绝了圣上派道士去日本的旨意,单请鉴真东渡,显然不妥。这次赴唐活动非常成功,大唐皇帝也对我们十分厚爱,万万不能功亏一篑。”作为大使,他不想让这次出访出现任何纰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他的主张。
副使大伴古麻吕却不像他那么谨小慎微,他分析说:“要找到一位著名的授戒师就不容易,而甘愿远渡重洋去日本的著名授戒师就更不容易了。荣睿、普照十年留学,慧眼识人,能请到鉴真这样一位著名高僧也不容易。他们五次东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啊!”
吉备真备坐在旁边只是点头表示赞成,没说什么话。
“有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的。”做事一板一眼的藤原清河坚持自己的看法说:“我们来时,天皇还不知道有鉴真其人,所以也没有交付我们礼请大和尚的任务……”
大伴古麻吕耿直地回敬道:“但是我们知道了却还装聋作哑,这也是有辱使命的啊。”
藤原清河独断地说:“我必须为此次遣唐的全部活动负责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大家一时无语。最后他们决定撤回邀请鉴真的奏折。
普照得知这个结果后,失望至极,他来到四方馆,再次面见大使。
“既然皇上不反对鉴真和尚东渡传戒,大人为什么又要撤回奏折?”
藤原清河口气严肃地向普照解释道:“唐皇要加聘道士同船东归,我们没有天皇的诏令,谁敢承当?反过来说,唐皇提出要派两名道士同赴日本,我们又岂能违抗?”
〖JP+2〗普照愤懑而又伤感地沉默了一会儿,喃喃道:“怎么会这样?师父五次备航,出生入死,他为了什么?还不是为的传法日本,教化众生……”〖JP〗
鉴真东渡 第十四章(7)
他突然转向晁衡,双手合十拜道:“阁下目前乃唐朝国使,日本的贵宾,请您一定恳求唐皇,恩准鉴真师父同船东渡!”
晁衡急忙劝解道:“法师不要着急。我倒是有一个折衷的办法。”
大伴古麻吕马上询问:“有何高见,请快讲。”
晁衡说:“一是派四位日本留学生专门学习道家经典和道士方技,等日后学有成就,再聘请大唐道士一同东渡传教日本;二是把邀请鉴真东渡的奏请撤回来不提,但事情仍然可以做。关键是看鉴真大师本人能否东渡,只要大师决心不变,愿去扶桑,我们一定礼聘他同船而行。”
普照认真听着,表情由阴转晴,肯定地表示:“师父的决心一定不会变的!”
藤原清河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吉备真备也表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