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层的意义(第2/4 页)
理问题跟意识没有任何关系,只和行为有关.“……
常人听来没有感觉,但对于一直相信意识心理学的心理患者则会感觉不知所措.
其实这也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就像有人说:“地球是圆的.“
但一部分人偏偏爱说:“地球不是圆的.“
因为这种常识太过普遍,人们往往不需要太过常识的东西,而喜欢制造一些新意.
弗洛伊德曾说过:“被压抑的往往是满足的.“
意思是说:人们对于一种毫无疑义的事或者无条件的快乐,往往容易真正遗忘.而继续追求未知的东西.
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回忆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时,总是无法想起,因为完全满足而被成功压抑住了.(成功的压抑与压抑概念完全不同,真正遗忘和遗忘也不相同,一般的遗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而对那些有条件的快乐,则会记忆犹新;比如说因奖励获得的快乐.
如果你刻意强调“地球是圆的“这种毫无疑义和无条件事实.
人们反而在记忆中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言语,所以说出与之相反的无意之词.
但不幸的是,本来已经失去自主的心理患者,可能会吸入这些“情感垃圾”,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在后面的推论中,心理疾病就是因人格妥协,拿别人的“无理”惩罚自己,归咎于自己,导致自己思维的“无理”。
所以说,现在的心理咨询大多提倡说教和积极的建议。
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的情感流露,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满足压制已成潜意识,连指导者本人也难以感知;更别说来访者。
所以,一味的听从积极地教化和模仿健康者的言行,并非看起来那么合理。
因为你吸收的,可能只是他人无意释放的,“词不达意”地情感宣泄。
所以,深层地意义在于挖掘那部分深藏地有价值的潜意识。
这个很难用说教和模仿获得,只能是来访者本人的遥远记忆。
……
除此偏见之外,人们对于心理学还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期待。
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热衷于“励志讲座”的人群中看出。
他们往往为找不到成功与快乐之路而迷惘。
但未必达到疾病的程度。
一旦偶然听到某些励志与成功学大师的教诲与激励,会突然变得群情激昂,仿佛醍醐灌顶,坚信自己找到了光明大道。
诚然,很多大师的心理讲座无疑是充满趣味性与感染力的。
听课者往往被大师们那种闪耀着无穷光辉与魅力的人格所感染。
内心的激情被极大调动。
也因此坚信大师们确实具有扭转人格的能力。
而对于一些死板的心理学,则是感觉十分枯燥乏味。
这本无可厚非,有什么理论能够比给人带来快乐更伟大呢?
我们本不应该对这种激情加以质疑。
但是,事实却不得不令人重新思考。
因为这种激情与快乐可能有如昙花一现。
回到常态生活后,很多人又不可避免地回归到惰性与彷徨状态。
人大多数的时候是常态与平凡的。
死板的心理学虽然不够激情与趣味,但是请相信:
这是一种渗透的、宁静的快乐。
等到一切拨云见日,心理困惑与障碍慢慢扫清后,剩下的会是久违的、回味无穷的本源快乐——这会更加真实。
趣味的学说,快乐的感染性较强;依赖性也较强;但对于受教者自我创造快乐的能力没有多大作用.
这就是为何那些明星动辙能引来万人空巷的效应;而心理学者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
了解这些,只为表明一种对心理学的态度。
回到心理分析本身上来。
以抑郁和强迫为例。
抑郁和强迫已成为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心理病症。患者经常生活在莫名其妙的绝望空虚与怪诞思维中,不可自拔。
抑郁和强迫都有各自显著的特点。
抑郁发作的时候,人几乎完全丧失了抵抗力,仿佛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强迫发作的时候,对抗特别强烈,但越是对抗越是强迫。
和抑郁强迫症相类似的负面情绪,就是普通人共有的忧伤、自卑、焦虑、压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