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是粘杆处军官,他们的证件上的身份都是旗人。
向小强满姓佟加,叫德昌,汉名就叫佟德昌,镶黄旗,北京粘杆处总署上尉军衔,还有爵位,三等轻车都尉。
肚子疼满姓马佳,叫福海,汉名叫马福海,镶黄旗,北京总署中尉军衔。
肚子疼说道:
“佟大人,这不奇怪,我大清……”
说着,他偷看着向小强对这句“我大清”的反应。
向小强微微一笑,没有异议≈在已经进入清朝腹地,而且是城里,必须在语言习惯上改掉破绽。不然的话,细节就能要命。
肚子疼见他这么有悟性,也一笑,继续道:
“佟大人,我大清官兵是在各处要道设立关卡,稽查南逃的百姓,但也不是到处都那么严。真正严查的地方,是那种出城后的必经之路,像我们夜里过的桥就是的。再说从那儿过的,一般都是出远门的,身上还有盘缠,也容易敲到竹杠。至于城门口,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太多了,查不过来,要是挨个查的话,城门早就堵了。再说这是城里,保不齐哪个看着不起眼的人就有背景,七通八通就能通上天。他们这种大头兵也省得惹事了。”
向小强点点头,边骑车边观察这现在的徐州城。这可是他的故乡啊。
唉,看起来真不怎么样,到处都灰蒙蒙的,比城外规整点,道路也比较窄,最多才开两辆汽车∝油路面,不想城外的土路。但柏油路也是坑坑洼洼的,有些大坑里还有积水,结着薄冰。
两侧主要都是低矮的建筑,一两层,大部分是青砖的老式房子,偶尔还有水泥的西式楼房。
……
这里没有南京街头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没有电车,没有豪华老爷车,连黄包车也不多。没有百货商场,甚至没有大广告牌子。
街头行人几乎都是灰色、黑色的大棉袄,抄着手弓着腰,慢慢地走。南京街头,乞丐差不多就穿成这样了。但在这里,穿这样的都是普通市民。
偶尔有一辆黄包车跑过,上面坐着的人,穿的不是绫罗绸缎、狐腋貂裘,就是西装革履、戎装佩剑。总之都是鲜衣怒马之辈。
……
窄窄的马路上,半天才有一辆小汽车驶过,卷起一阵尘土,踏板上还站着两个背枪的兵。
看到的除了极少的达官贵人,就是广泛的贫民。没有南京街头那种大量的中产阶层市民。
时不时还有一辆骡车“呱哒呱哒”跑过,拉着满当当的煤,煤黑子缩在黑乎乎的大棉袄里,挥动鞭子“得儿驾”地赶着,洒下一路煤渣和牲口粪蛋。
污水。尘土。垃圾。灰色,一切都是灰色。
……
户部山,是徐州城内南部的一个小山丘,当年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阅兵用的“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徐州的户部山和戏马台,就相当于南京的十里秦淮和夫子庙了。
到了户部山这一带,才看到了些繁华的景象,颇林立了一些酒楼茶馆。路边停的小汽车也多了些。
他们要找的这家酒楼,就在户部山的前街,叫“天云楼”,虽然叫“楼”,但只有两层,不算很大,在这条街林立的酒楼茶馆中间,不算很醒目。
馆子不大,幌子不小。门口挂了四个幌子:包办宴席、南北大菜、随意便餐、颖小卖。
两人门口停好车子,摘掉墨镜,对门口蹲着剥大蒜的小伙计一指,吩咐道:
“不锁了,给看着点啊。”
小伙计一看他们的样子,连忙应道:
“您放心先生,保证丢不了!”
进门大堂伙计乐呵呵迎上来,手巾一搭,往里让人:
“呵呵,二位,吃炒菜还是包席?怎么着,楼上雅间?”
向小强大咧咧一笑,用家乡话答道:
“弄个雅间,俺弟兄两个喝两盅。”
他然后往柜台后一努嘴:
“那是你们老板吧?”
“没错,就是!”
“老板贵姓?”
“呵呵,俺老板姓孙!”
“哦,呵呵……”
向小强点着头,又看了那个孙老板一眼,确定没错,就跟伙计上楼上雅间点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