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美方)。又「三人委会」的国民党代表改由张治中接替张群。
国共此一停战协议本订明1946年1月13日起生效。内容规定,一切的战斗和调动,立即停止;又一切训令及命令必须由三人代表一致同意才能发布以及生效。作为一份协议,这无疑很合理。问题的派生是有关东北。国共间的理解亦完全不一样。因此下一步的冲突先在东北。
首先,停战协议中没有把东北列入;继而,国方以主权为由要苏军移交。同时,美军助蒋介石连续运兵。现时人们看到,美蒋早有预谋。因为就在马歇尔抵华后的第三天,即1945年12月22日,美军就开始把杜聿明部队运送至东北。而且在此之前,东北并无国军,却有*。此举尤其显出,美国不仅以海空的能力帮助国民党从速进驻该区沿海城市,并从旁循外交向苏施压配合蒋介石用条约要苏军尽早移防。尤其再三强调,不得让*占。因为当年苏联与蒋方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同意把东北在大战后交还中国,以换取外蒙独立及其它别的利益。一方面是美军随同国军登陆,另方面是苏联不愿与美冲突,斯大林遂作出让步,自言*军力太弱。从3月起,苏联果然要*全避开苏军在东北的各处驻地,随而逐一将其所占城市及主要交通线移交国军,并于5月全部撤退回国。于是在东北的*便只得散布在外围。但是由于东北不属停战范围,国共双方军队已不断在开战。
另一方面,在重庆进行的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31日闭幕。参加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三十八人,计有国民党八人、共产党七人、中国青年党五人、中国*同盟九人、无党派人士九人。从他们政治立场说,大致可分为左、中、右三派。左以共产党为代表,以工农或无产阶级利益为使命;右以国民党为代表,以大地主及大资产阶级利益为重心;中间派则比较复杂,但主要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冀期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会议全程二十二天,通过五项决议。其中以改组重庆国民政府为联合建国关键。以召开国民大会为过渡至联合政府的开端,全国各阶层及职业代表将由原有的一千二百人再增加八百五十人,从而打破国民党多数操纵的局面。另外规定在召开国民大会及未来宪法的通过前,必须让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府工作。
这些结果公报之后,各界为此举行庆祝。在2月10日重庆会场上,主持人郭沫若及李公朴等60人被殴伤。同月21日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也曾被人进袭,打伤共方人员。22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及中国*同盟「*报」均遭暴徒登门捣毁。同时,重庆及部份大城市有*及反苏的*。3月中旬,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后公开否定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议案。国共关系转趋恶化。
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5月底北平「解放报」社被封。在国际间,美、英两国政府相继公开表态*。在中国内,蒋介石获美军协助,已经调兵五十万至东北,先后占驻山海关、锦州等军事要塞,迫向沈阳、长春、及哈尔滨。在苏军撤退后,*红军放弃长春铁路沿线,改而退守北满及东满根据地。这亦*所谓「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东北初战时期。这阶段其兵力据称三十六万。
但在关内,亦即华北、华中地带,战情紧张。蒋介石采个别包围战略,发兵进迫各个红区前线。至6月底,国军部署,在华东解放区已围兵多达46万3千人;中原解放区围兵21万7千人;晋冀鲁豫解放区围兵24万9千人;晋察冀解放区围兵16万2千人;陕甘宁解放区亦围兵15万5千人;又广东游击区及海南岛围兵7万5千人。
一般认为,国共内战真正爆发是以国军于1946年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继而,于7月13日亦进攻华东解放区;8月以后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等地。
8月10日,美国特使马歇尔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同发表声明,正式宣告美国「调处」国共内战失败。
11月4日,蒋介石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协议」(即「中美商约」)。*斥为「卖国」协定。(翌年2月1日*再声明,对它不予承认。)
与此同时,在国共内战爆发后的第四个月,当几百万国*忙于互拼生死,南京国民政府在11月15日开始举行了以国民党代表占绝大多数的「国民大会」。唯是,尚是大会进行期间,*代表周恩来于12月16日在中外记者的面前,重申是次国民大会违反政治协商决议,随即于19日率代表团15人飞返延安。不过,尽管共产党及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