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页)
盛京,改国号为金,以“七大恨”誓师讨明,毁抚顺,拔清河堡。万历皇帝再也坐不住,聚集重兵准备围剿,粮饷方面,当然要顾这边。所以给贵阳方面的答复,是自行筹响,以解燃眉之急。
岳肃拆开公文,仔细观瞧,前面写的内容是朝廷对谋害郡主谋反案的处理结果,陈威汉满门抄斩,姑念其对破案有功,免幼孙陈果一死,充军辽东。通判葛墉满门抄斩,家丁葛智戴罪立功,免其一死,监禁七年。前布政使聂高超满门抄斩。参将林萧风乃陈威汉亲属,是否涉案犹未可知,为不致姑息养奸,斩立决。
看了判决,岳肃微微点头,又接着下看,内容和刚刚金蝉说的差不多,安邦彦造反,前线吃紧,朝廷令贵州地方自行筹措军饷。铜仁府须在两月内筹措粮秣三万石,银三万两,以充军饷,过时不到,以贻误军机罪论处。
“粮秣三万石,银三万两……”岳肃看罢,不由沉吟一声,喃喃自语道:“这么多,让我一时上哪里去筹措……”
“金蝉,你速将府衙主簿喊来。”
“是,大人。”金蝉赶紧出门,到公房将主簿叫到后堂。
主簿姓邱,名叫邱崛,进门后先给岳肃请安,岳肃直接问道:“邱主簿,现在知府衙门有令,让地方筹措军饷,以资前线,我们府库里现有多少粮秣可供调拨?存银又有多少?”
“回大人,粮秣有一千三百石,银一千六百两。”邱崛如实答道。
“这么少?”记得当初在广西做知县时,县衙番库内还有近千石粮食,银子也有一千多两。怎么一个府衙,就这么点?岳肃疑惑地问道。
“回大人,我们贵州并非产粮区,民间粮食多靠湖广米商往来贩卖,库存能有这些,已然不少,可供天灾等应急之需。至于存银,前任的知府老爷未致仕前,曾修葺过府衙,铺过道路,花费着实不小,余下的只有这么多。”
岳肃苦笑一声,心道自古当官不休衙,这前任知府还能做到修衙铺路,不管有没有造福一方,对下任来说还是有功的。便道:“现在巡抚衙门有令,要粮秣三万石,银三万两以供军需,限期两月,若不能如数上缴,以贻误军机论处。我们这只有这么点粮银,到时如何让我交代。”
“大人,您办案精明,怎么在这个时候犯了糊涂,这等事算不得什么。”邱崛轻描淡写地说道。
“哦?”岳肃眼睛一亮,问道:“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在两月之内筹到这么多?”
“这还不简单,巡抚衙门能摊派到老爷头上,老爷当然也能摊派到周边各县的头上,给他们限期一月,筹措银两、粮秣,过期不到,老爷就先办了他们。这些人平时在下面都是土皇帝,捞银子有的是办法,谅一月之内,定能筹到。”
“摊派给他们……”岳肃心中一动,可转念一想,认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这样做,他大声道:“本府摊派给他们,那他们又摊派给谁,还不是都要落到无辜百姓头上。本府即便不要这乌纱,也不能做出这等荼毒百姓之事。若是在这个节骨眼官逼民反,岂不更乱!”
“大人……”见岳肃发怒,邱崛把头垂下,低声道:“可您要是不摊派给他们,那您怎么办……咱们上哪里弄这么多银子……”
“你且下去吧,容本府再想想。”
将邱崛打发出去,岳肃坐在公案后冥思苦想,却怎么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弄钱。他天生就不是会做生意的人,捞钱更是不会,金蝉在一边看的也是心急,不过他和岳肃一个想法,宁可不当这个差,也不能把负担压到百姓头上。
岳肃心下憋闷,自行走到院中,现已到了申时,他抬头仰望天空,口中喃喃自语,“绝不能摊派在百姓身上,那又要到哪里弄钱呢……”
他一脸愁容地站在院子里,金蝉也跟了出来,见岳肃发愁,自己也想不出办法,一思量,不如去找童胄他们合计一下,毕竟童胄当了这么多年的捕头,法子一定比自己多。他一路小跑去找童胄,只留下岳肃一个人站在那里。
过了一会,岳肃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女子清脆的呼声,“岳大人,您在为什么发愁,似乎有烦心的事呀。”
乍一听到有女子的声音,岳肃忙转过身子,一见来人,立即躬身施礼,“下官给郡主请安,不知郡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沐国公府郡主沐天娇,她不等岳肃把话说完,就嫣然一笑,说道:“岳大人多礼了,是天娇让下人不许通传的,冒昧打扰,还请岳大人不要见怪才是。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岳大人如此愁容不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