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藏风,杀附子毒,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郡县无名沙苑。今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琊者。郁州互市亦得之。次出襄阳、义阳
县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唯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世用治风最要,道方时
用。(《大观》卷七,《政和》一七九页)
草木中品
秦艽
内容:味苦、辛,平、微温,无毒。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治风
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生飞乌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菖蒲为之使。)
飞乌或者地名,今出甘松、龙洞、蚕陵,长大黄白色为佳。根皆作罗文相交,中多衔土,
用
二○三)
草木中品
黄
内容:味甘,微温,无毒。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
百病。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
利阴气。生白水者冷,补。其茎、叶治渴及筋挛,痈肿,疽疮。一名戴糁,一名戴椹,一名
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恶龟甲。)
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肤粗,新者,亦
甘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用,消痈肿,世
方多用,道家不须。(《大观》卷七,《政和》一七八页)
草木中品
吴茱萸
内容:味辛,温、大热,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
理。去淡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根∶杀三虫。
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经产余血。治白癣。一名 。生
上谷川谷及宛朐。九月九日采,阴干。(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此即今食茱萸。《礼记》亦名 ,而世中呼为 子,当是不识 字, 字似 字,仍以
相
其根南行、东行者为胜。道家去三尸方亦用之。(《新修》一三一页,《大观》卷十三,《
政和》三一八页)
草木中品
黄芩
内容:味苦,平、大寒,无毒。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
伤。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
腐肠,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
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
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治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参、牡丹、藜芦。)
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
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世方多用,道家不须。(《大观》卷八,《政和》二○
七
草木中品
黄连
内容:味苦,寒、微寒,无毒。主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
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治
口疮。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黄芩、龙骨、
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藓,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
巫阳在建平。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
布裹 去毛,令如连珠。世方多治下痢及渴,道方服食长生。(《大观》卷七,《政和》一七
五
草木中品
五味子
内容: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
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