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页)
不是将军你的话,那我们的下场恐怕好不到哪里去。束手待毙不是我们这些人的风格,将军也无需在这个问题多考虑什么,我们是军人,所以不懂什么勾心斗角,也不懂什么政治角力,比试口才我们不行,但是我们却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用道理讲不通的事情,就要放到角斗场上去拼,用嘴巴说不清的问题,我们就用枪杆子来说。”
“你”楚思南心下骇然,他不是没有想过要入主克里姆林宫,但是说实话,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某些不正当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至于说什么兵变的问题,他就更加没有考虑过了。在这一次回到莫斯科之前,他甚至有了退让的打算,那就是向图哈切夫斯基作出一项保障,那就是只要能够让他指挥完对日本的战争,那么他楚思南就会立刻辞去党内、军内的一切职务,从而安安稳稳的做一个普通人。但是现在,通过巴季茨基所说地这番话。他真正的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已经真的没有什么退路了,他所代表的,已经不再是他孤身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一个在军方势力庞大的派系,而这个派系实力之大,影响之深,足以在一夜之间颠覆掉整个苏联现政权。当然。这个派系中的人或许并不是人人都对他楚思南忠实不二的,但是这些人却都已经把他们的利益、前途压在了他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他楚思南能够说一句“我退出”。就那么潇潇洒洒的闪身走人吗?这答案显然是否定地。
无论在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抑或是某一个时期地某一个国家政权中,军人都是一个特定的政治集团,他们地立场倾向,直接影响着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军队这个势力集团中,直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又是所谓的“少壮派”集团,这个集团在军队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广。日本军国主义上台执政的最初诱因,便是少壮派军人的崛起,而苏联后期之所以会解体并彻底失去对军队地控制,也是因为国防部老帅失去了对少壮派军人的控制。楚思南身为军人,并且指掌军队帅印两年之久。他不可能不知道少壮派军人的特点,他们富有朝气且野心勃勃,年轻所带来的冲动。使得这些军人在情绪上极不稳定,在特定的环境下,很容易制造出无法收拾的大事件。
在如今地苏联军队中,巴季茨基、阿赫罗梅耶夫等人显然就是少壮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战争中一步步的成长起来,并且成为了手握重兵地将军,而幸或不幸的是,楚思南在这两年的战争中,由于其出色的表现以及刚硬的做派,以及大胆提拔年轻将领的做法,在最大程度上赢得了这些少壮派军人的支持。从最早的北方战役开始,直到现在,数十名年轻人在他楚思南的提拔下出人头地了,而从之前的情况看,这些人也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图哈切夫斯基之后,他楚思南凭借着卓绝的才能与功绩,定然能够顺理成章的入主克里姆林宫,到那时,他们这些年轻的将领,自然也会更加有所作为。如今,这些年轻人在前线奋勇作战,心里却在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就这样,一旦克里姆林宫宣布他楚思南将要辞去一切职务,那会带来什么后果?可以想象,到那时,这些年轻人将会在期盼落空的是一瞬间便陷入迷茫与恐惧的深渊,他们会考虑,楚思南为什么会被解职?而他们这些人将来又会如何?新任的克里姆林宫之主,会不会像当初的斯大林一样大肆清除异己,将他们这些曾经忠实于楚思南的年轻人清洗掉?这一切的一切垒砌在一起,最终能够带来的,便只有一种愤怒,对克里姆林宫政客们的愤怒,到那时,即便楚思南亲口说他是自己要求辞职的,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至少,他们会强迫自己不去相信。平民之怒,以头戕地,而将军之怒了?那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更何况是一群将军在发怒。
此时的楚思南,甚至已经看到了一幅景象:图哈切夫斯基的葬礼刚刚结束,红场那降下的半旗还未升起,整个刚刚从战争脱离的苏联,便陷入了另一幅紧张的氛围之中。孔子文学网莫斯科卫戍军区发生叛乱,数个集团军的士兵包围了莫斯科,大批的坦克、装甲车疯狂涌入莫斯科,并宣布对这个城市实行军管。街道被封锁,克里姆林宫被包围,大批的党代表、政治局委员被逮捕,政府机构和警察局被军队占领等等等等。而在莫斯科之外,从卡累利阿共和国到乌克兰,从立陶宛、爱沙尼亚,到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一场场兵变随之而起。整个苏联在一夜之间乱云四起。
当然,有人说安全委员会呢?那些可以牵制军队指挥人员权力的军事委员呢?不错,安全委员会的职责,就在于防止国内出现叛乱,军事委员的存在,就是为了地方别有用心的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