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公受惊。”
姜述笑道:“张角势大,想是早在规划此事,又是有心算无心,我等再是小心,最终也必为其所乘。不过此次因祸得福,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郭嘉又道:“张角有异志,倘若谋反,莫受连累。”
姜述笑道:“我等无异志否?”
郭嘉不答,与姜述相顾大笑。
姜述得了灵帝赐婚,身份已是皇亲,与往昔身份大不相同。郭嘉原本为姜述幕僚,乃为生计故,不得不为之。如今姜述贵为皇亲,又素得姜述敬重,在这愿为知己者死的年代,郭嘉投靠姜述是自然而然的选择。郭嘉与荀、陈群出身不同,历史上曾在袁绍势大之时弃袁投曹,极有见识。郭嘉虽然入世不久,但从种种迹像早已看出姜述所谋甚大,不担心诛族之祸携家投靠,就是想施展才华,辅佐姜述实现宏图大业,成为名留青史的立朝重臣。
众人这次返回临淄,与上次更是隆重,几乎万家空巷,一齐来看皇家女婿。即使郑玄、胡昭这等出世大儒,对待姜述也是恭敬了许多,与以前大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王权统治之下,皇家在万民之中的尊崇地位。
关羽等众见典韦已是尉官,不禁生出功名之心,又因姜述成为皇亲,皆生投靠之心。姜述先前费尽心力,招揽而来的诸位武将,此时才算正式投向姜述,但要倚为心腹,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
贾诩很是淡然,丝毫未因姜述成为皇亲而有异,这让姜述对他更为看重。根据后世易中天先生的研究,贾诩是曹操麾下最聪明的谋士,除了谋算精准,看事之深远,思事之长久,心机之毒辣,位列曹操众谋士之首。
荀、陈群历练不足,此时尚不足重用,况且两人大家出身,天下未乱之前,机密事情不敢让两人参与。此时左右文士只有郭嘉可以信赖,而郭嘉性情洒脱,不喜管理琐事,当成助手出谋划策最为合适。而掌管情报等机密事务,姜信等才智所限,按部就班执行尚可,拓展光大便无能为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姜述穿越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时间惯性十分巨大,大方向暂时不会发生变化。黄巾起义即将到来,时间十分紧张,说服贾诩已是当务之急。姜述回到临淄,稍一安顿,即往贾诩府中拜访。
贾诩携族迁到临淄,最大原因是西北乱象已生,如贾诩这般智者,自然高瞻远瞩,遇到避祸良机,当然不会错过。姜述对贾家族人安置十分妥当,费了不少心力,也花费不少钱粮,贾诩精明过人,口中虽然不言,内心却十分感激。
贾诩于姜府右边宅院居住,原是姜战老宅,面积不大,但是布局合理,庭院内花木茂密,又有水景,收拾得十分干净,虽是冬日,但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贾诩闻听姜述亲自登门,当即率领家中老少一同出门来迎,两人至客厅坐下,贾诩道:“听闻大人高升,得尚公主,在下不曾往贺,却劳大人亲至,委实失礼得很。”
姜述笑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朝堂不靖,危机已在眼前,君臣却依然奢侈无度,毫未觉察,大乱之象已生。尚公主,升高官,只是梦幻一场,如何避过大祸才是关键。”
贾诩行事谨慎,凡事先思退路,避祸之言直中贾诩之心。挥退家人,贾诩笑道:“大人布局多时,想必早有成算。”
姜述道:“本侯已是竭尽全力,但是一人之力,如同大海孤舟,如何躲过惊风骇浪?特请先生赐教。”
贾诩正色道:“诩身在国学,然并非不关心国事。依目前情况,若逢大灾,流民无数,若有人揭竿而起,乱像必生。诩观大人布局,欲趁乱得青州而自立否?”
姜述心头凛然,道:“素知文和之才,果然名不虚传。今日所言,皆与本侯之意暗合。本侯的确欲得青州自立,提前做了许多准备。”
贾诩摇头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汉底蕴深厚,即使生乱,国力也足以平之。然而大人布局,在下都能瞧得清楚,如何躲过天下智者耳目?当下若不警醒,恐怕大祸不远矣。”
姜述拱手施礼,道:“请文和指教。”
贾诩连忙止住姜述,道:“若有心人在朝中布局,将大人所谋明示,大人不得不反。成与不成,暂且不提,但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所得艰难也罢,就怕最终为别人做嫁衣。”
姜述闻言怵然大惊,前有张角后有贾诩,自己尚得意布局顺利,如今让贾诩剥蚕抽丝,逐一分析,发现漏洞委实太多。如果张角有心,将姜家布局明示朝廷,姜家不得不提前发动叛乱。如此一来,姜家便成为朝廷首要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