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页)
硬,那么就解决一切问题!中东战争,阿拉伯飞行员缺乏强烈的取胜欲望和过硬的空战训练,性能优异的米格21在他们手中也只不过是一堆废铁而已。这也再次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
卡特很清楚,米格21的老对手就F4“鬼怪”,而自已又是“鬼怪”战机的崇拜者。高鹏这么说,他当然不能接受:“你这话有点太狂了,如果是这样,那你们还研制歼十干吗?用歼五、歼六,岂不是更省事?”
高鹏不与他力争,旁敲侧击地一笑:“中国还有句话,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哈哈……”
说话间,四架黑身红嘴白翼的“雷鸟”闪亮登场,头尾相衔,机翼相接的“菱形”超密集编队,令人目不暇接,为之惊叹!
“月月,下一场该谁了……”高鹏转过头一下愣住了,曾如月与Adrianne捧着手中的各式零食,吃吃喝喝挺忙碌。
“怎么了?哦……”曾如月以为高鹏要吃的,递过一袋土豆片。
高鹏勉强笑了下,不置可否地接过来,马上又缓过来,继续问:“我是说下一场表演,该谁上场了?”
“哦,该俄国‘勇士’了,SU30表演‘胜利-V’!”曾如月看过节目表,自已也糊涂了:“‘胜利-V’什么意思啊?”
话音未落,两架湛蓝色SU30拔地而起,转瞬间钻进云层深处。时间不长,一东一西大角度俯冲下来,距地面50米飞机拉平,接着极速迎头飞来,在观众们眼中两架飞机似乎要憋足了劲直冲云霄……谁知,两机飞临看台中心时,突然同时抬起机头,一直向上仰过去,迎角从0度一直拉到120度,机尾代替了机头继续向前冲,形成了短暂的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一起做出“眼镜蛇机动”!
精准地机动,巧妙地按排,瞬间形成了两机相对且垂直地面的“||”平形状态;同时到达仰角120度后,两机机尾相接形成胜利的“V”字状;改回平飞,两机机身再次交叉而过,机尾再次相接成“V”字状!
意想不到的飞行表演,引来观众一片掌声,有人更是兴奋地吹起了尖声刺耳的口哨,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
曾如月似掌握着无限玄机,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眼镜蛇机动’是怎么来的吗?”
Adrianne摇摇头,高鹏和卡特皱着眉轻吐了一句:“飞出来的呀。”
曾如月有板有眼地说:“你们应该知道,后重心飞机是很容易进入尾旋的,一般来说很难改出。这对飞机和飞行员都是一种威胁。因此,俄国人在设计SU27时特别注意了尾旋,风洞实验与高空投放实验都表明,SU27不能改出尾旋。但是在1988年一次试飞中,飞机以90度垂直爬升,在8000米时突然像直升机一样停在空中,当飞机迎角恢复到60度时,飞机出现典型的失速和尾旋现象。”
卡特插了一句:“他该跳伞了。”
曾如月接着说:“当时,地面指挥确实下达了‘跳伞’命令,但试飞员却在弃机前一刻,抬头观察了一下态势,发现飞机不仅没有进入尾旋,反而平稳地从该高度中退出了,飞机也完全可控,最终安全着陆。这使飞机设计师们意外地发现,SU27是可以自动改出尾旋。不久,其它部队也出现类似事件。之后,俄国人对SU27的尾翼进行了研究,发现SU27在接近临界迎角的状态能像树叶一样下降。专家们针对SU27临界迎角区的特性进行特别仔细的研究,最后发现SU27不仅能改出尾旋,而且在临界状态下飞机仍有可靠的操纵性能,因而可以完成超常规的机动动作,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眼镜蛇机动’!”
卡特和Adrianne佩服得无话可说,高鹏再一次肃然起敬,心里对月月赞不绝口:空气动力学家就是不一样啊!
就在这时,刚才那两架搏得满堂彩的SU30并没有见好就收,调转了机头。一架在上,肚皮朝下;一架在下,肚皮朝天;一正一反紧紧贴在一起,再次通场。但没飞多久,上面的那架飞机突然脱离了编队。
“感觉好象不对!”卡特很警觉。
果然,话音未落,SU30尾部发动机突然冒出了火光。高鹏惊呼:“我靠,要出事!”
“啊!”看台随即引发刺耳地尖叫。
尾部起火的SU30飞离了人群区域,看得出飞行员还在坚持,仍想向上爬升,却将少得可怜的动力消耗殆尽,飞机完全失去控制栽下来,左侧机翼已经触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