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事,秦秋雨并没有拒绝,只是坐在那里不说话,看样子有几分愿意。
张氏听了说道:“李福家的为了这个秦秋雨很是上心,早在几个月前就打基础,都在一个府上,秦秋雨又是见过李华的,秦秋雨答应下来也是正常,只是无论如何也要问问她的意思,这女儿家嫁人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
韩嬷嬷劝说道:“太太只需做这个媒人就好了,其他的事情自然有李福家的操心,太太管的太多反而显得不好。”
张氏点点头,“等到卫哥儿娶亲的时候,我想嫌麻烦将事情卸下来给别人也不行的,自然现在要省些心。”
不一会儿,李洵回来了,韩嬷嬷便退下,李洵问张氏在谈论什么,张氏想了想,就将李福家的来请她做媒人的事情说了,又将话题引到李卫身上。
“是到该给李卫说媳妇的年纪了。想当年他刚刚出生时,小胳膊小腿的,转眼就这么大了。”李洵心生感慨。
张氏陪着丈夫回忆了一会儿儿子小时候的趣事,见天色已晚,便安歇下不提。
第二天,张氏将秦秋雨叫到亲自询问她的意见,秦秋雨自从昨天韩嬷嬷问过她后,就想了一夜,觉得李华还算是良配,今天见太太问自己,便含羞的答应了。
张氏大喜,忙让人将李福家的叫过来,说了这件事,李福家的便张罗着下定的东西,等下午的时候,张氏亲自陪同李福家的去了趟秦秋雨的家,和秦秋雨的父母将婚事定了下来。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放榜
秋雨缠绵,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晚上,雨点打在纱窗上,各人听了都有不同感受。
第二天一大早,就传来消息,秋试的榜单放下来了。
李纪不顾还没有完全停下来的雨,也没有拿伞就冲上街去看榜了。后面的翠菊看见赶紧拿了一把青油绸伞,交给李可让他追上去。
李纪到了放榜的地方,榜单前已经围满了人,李纪费尽力气才挤到前面,从榜单第一位开始找。
随着榜单越来越靠后,李纪的失望越来越大,看着身旁不断的有找到自己名字的人发出的欢呼,李纪眼睛搜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在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
这时,李可已经将伞送了过来,李纪不理会李可,又不死心的将榜单又找了一遍,最后终于死心了,才失魂落魄的跟着李可往家里走。回到家,翠菊见了李纪浑身湿透的样子,心疼不已。
同样焦急等待放榜的还有乡试的考生。
乡试的放榜地点与院试并没有在一处,这天早晨,就有消息灵通的人知道要放榜了,便早早在门口等待。
等到差役拿着榜单打开大门的时候,这里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看到拿榜单的差役,学子们自动让出一条路。
等差役将榜单挂上后,学子一拥而上,甚至后面的学子被人挤掉了鞋子。
与院试的放榜一样,这里有人欢喜有人愁。
吕先生在榜单的第五十三名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很靠后了,但是毕竟比名落孙山强,因此也接受了同窗友人的祝贺,也也不停的向同样榜上有名的朋友祝贺。
林至磊却出乎意料的落了榜,在榜单上查了三遍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林至磊觉得臊得慌,周围人的说笑都仿佛是在嘲笑自己,觉得这里一刻都不能停留了,看到认识的人,连招呼都不敢打,急匆匆的回家了。
李卫知道弟弟落了榜,心情不好,因此并没有显出焦急的神态,宽慰了弟弟几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饭也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的,再努力三年,我就不信这个秀才能够跑得了?
几句前言不答后语的话倒是说得李纪笑了,本来家里给他的压力并不大,他也只是商贾之家,就算是考不上也没有人笑话,放开心来,李纪便决心认真读书,再考一次。
同样宽慰落榜的还有李惠水,只是她的软语安慰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林至磊想到自己在母亲面前的许诺,想到母亲还等着他替娘挣个诏封,就觉得内心愧疚不已,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三天没有出门。
考上乡试的吕先生自然要准备以后的会试了,会试在京城举行,吕先生这些日子走亲访友,为自己北上做准备。
除了拜访亲朋好友外,吕先生还要操一个心,那就是自己走后,李纪的功课问题,这些日子拜访朋友,吕先生也细心查看,想为李纪再寻一个合适的老师。
考上举人的自然不用想了,他们都有了做官的资格,就算是做西席,也会去一些达官贵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